原标题:诗词传古韵,教研促成长——良渚第一小学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
诗词传古韵
教研促成长
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
古诗,是中华文化跨越时空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凝练的智慧。如何让学生逼真地理解古诗,感悟古诗的美好,受到古诗的熏陶,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为进一步深化落实“双减”政策,加强不同课型研究,提升教师古诗教学技能,深入探讨古诗教学方法,10月13日在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赵远利名师工作室和黎明名师工作室联袂开展古诗词教学研讨活动。
01
课堂教学展风采
活动伊始,我校名师工作室成员沈杭敏老师为我们带来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山居秋暝》的展现课。在导入环节,沈老师通过播放歌曲,带着孩子们一起走进王维心中的空山,深深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味。诵读是学生学习、品尝中华经典古诗文的重要手段,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沈老师充分地发挥出了诵读的作用,为学生营建诗意的学习氛围,让其在诵读中品尝古诗的言语之美,领悟意蕴内涵,感受诗人情感。在带领孩子走进诗境的同时,沈老师巧妙地借助学习单紧抓本单元教学主线,让同学们掌握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并体会其效果。沈老师从教学目标的把握到教学环节的设计,都做了精心的预备,课堂风趣、有境,为大家呈现了精彩的课堂。
紧接着,文海学校凌云校区于雪妍老师为我们带来四年级上册《夏日绝句》的展现课。在本节课教学中,于老师次要采用了初读,感知诗句;再读,了解诗意;品读,悟情入境;研读,融会贯通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品词析句中潜移默化地感受赏析诗歌的方法。课堂上,于老师抓住“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两句诗,从修辞手法和思想感情两方面入手,进行深入赏析,体会项羽的英雄时令和李清照称颂、悲愤、担忧等复杂的感情。课堂上出示李清照、项羽和南宋的历史材料了解古诗背景,创设情境,从而使孩子们能融情于文本中。同时,课堂上孩子们在一次次朗读中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并能结合古诗赏析明白做人的价值取向:有邪气、有骨气、有时令。
02
点评讲座启智慧
洪春幸特级教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课堂点评,洪特从诗词教学的背景及其意义、古诗词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同时还结合具体诗句提供了许多古诗词教学的具体建议,强调了“读”的重要性,提示学习古诗时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产生的背景,读懂诗歌背后的人,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最初,施黎明特级教师做了题为《诗词吟诵概述》的专题讲座。吟诵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通过吟诵的方式,能够感受古诗的音律美、意境美,体会古诗的精神内涵和唯美神韵。施特引见了吟诵与古诗词教学的各种实用方法,为古诗词教学指明了方向,令大家收获颇丰。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本次教研活动,探讨了古诗词教学规律,带给教师们思考与启迪,无效地促进了新课标下教师古诗词教学能力的提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活动虽已结束,但对于古诗词教学的探索还在继续,我们将带着满满的收获,带着更多的思考,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路上不断前行。
余杭区良渚第一小学
扫一扫 关注我们
更多精彩等你来前往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