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开工几天了,还在面对去年留下的烦恼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节假期一结束,关于“新”的感受仿佛就不存在了。调回之前的闹铃,坐回之前的工位,反复之前的举动轨迹,打开之前的外卖平台……不只没有开启什么重生活,还要再次面对旧的烦恼。人生既没有向前推进,也没有变得更好。

  德国哲学教授詹妮弗·安娜说,要想活得好,重要的不只是我们想什么,而是我们怎样想。不幸的是,有些问题,怎样想也不明白。侥幸的是,有些问题,哲学家已经想好了。

孔子、老子、庄子、朱熹、王阳明、笛卡尔、维特根斯坦、罗素、本雅明、图灵……他们认为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他们如何处理日常问题?正是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的生活。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人生,会不会容易一些?在着手重整自我之前,把现实与观念产生的断裂,作为重新认知的契机:给人生事件的优先级洗牌,寻找推进生活的锚点,理解自我与世界的关系……

  一、滋养指点日常的东方哲学

  《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里,典子向武田老太太学习茶道,才渐渐悟出,茶道严谨的程式,是为了篦去纷纷扬扬的心智干扰。“好” “坏” 是人为设定的标准,逐一舍弃,就剩下纯粹的每一日。“好日” 不是无灾无忧,欢天喜地,而是世界本真的样貌。

这就是老子主张的“循道”和庄子提出的“齐物”。“循道”就是消除人为活动、遵照自然规律,做到这两点就能明智地生活。“齐物”认为美丑、优劣、真伪都是人的感觉,如果人不存在,这些区分也随之消失,万物没有差别。

“齐物” “自然无为” “上善若水”……这些格言我们从小耳濡目染,但可能不求甚解,甚至不曾将它们视为哲学。现实上,老子、庄子、孔子等史称诸子百家的学者,给世界带去了很大影响,更不用说,被东方哲学视为思想源流。

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为“有用”而构成的,不如让它们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发挥作用。

  FIRE生活的鼻祖

庄子可谓FIRE生活(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鼻祖——FIREer倡导不用时间换金钱,用时间来过低欲极简、心灵富足的生活。

庄子收到楚国的做官邀请,心里却想起一块龟甲,楚国为了占卜、3000年来不断精心保管着它。比起被人杀死后收藏起来,那只乌龟肯定更想在泥中拖着尾巴生活吧。庄子选择了曳尾涂中,清心逍遥地生活下去。

  拒绝内卷第一人

  要说反内卷,老子可谓第一人。“自然无为”就是他在唯才是举的年代公开提倡的。

老子将宇宙运转的原理称为“道”,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经过变化,再归于无的循环。知识、地位、文化、财富……积累得再多也逃不开这个循环。终将消散的,就趁早放弃吧。

  避世不得的修行模式

心里十万个不情愿化作嘴上一句“好的”,然后怎样办?发完“摆烂一分钟”的表情之后,怎样办?朱熹有办法!可以一边劳作,一边修行。

朱熹认为人有性、情、理、气。性中有理,本性为善。可一旦性被气遮盖,情就会扭曲生出欲。所以,要保持明理,就要把气从性中去除。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努力集中精神,慢慢实现内心平静。这种方法称为居敬。前文提到的茶道,流行中的冥想,卷福在紧急关头拉起提琴,都可视为居敬的延展。

  《神探夏洛克》

  二、自动怀疑人生的分析哲学

  《维特根斯坦》

“人该如何生活?” “幸福是什么?” 这些问题,西方哲学自古就开始讨论了。为什么到现在还不能一键得到答案?

  因为这些问题,无法回答!

感激奥地利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发现了这个症结。他把问题分为可以回答和不能回答两类,哲学的作用就是区分它们。前者比如 “今天复工吗?” 依据现实判断即可。而后者比如 “今天复工幸福吗?“ 无法回答。因为“幸福”是人类创造出来的、笼统的词,这个问题超越了言语的界限。

不再苦思冥想“幸福” “人生” 这些词是什么,而去分析在什么情况下,我们会使用这些词。这就是言语分析哲学。它把我们无法回答的客观哲学问题,变成了可以分析的客观言语问题。扭转这一思维,就能对我们在意的问题重新做出思考。

分析哲学是场颠覆观念的头脑风暴。它挑战既定的现实和信息,让我们再被迫怀疑人生之前,自动怀疑人生。请做好得不到答案的预备,用“为什么”来回答“为什么”,世界就是在诘问中一点点变宽阔,我们的烦恼也一点点变渺小。

  读完分析哲学,好像看了科幻电影拼盘

  这个世界是真的吗?

坏消息太多的时候,多希望本人在做梦,或宁愿这个荒诞的世界不是真的存在。分析哲学中的怀疑主义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而到现在我们还没有确凿证据证明这世界不是一场梦。

  《盗梦空间》

“我思故我在”的笛卡尔,明明感到本人坐在壁炉边,猛然醒来发现本人在做梦。“这样一来,我就很难分清,到底我是真的坐在壁炉边,还是梦见本人坐在壁炉边。” 他没有像庄子那样将万物归一,而是不断怀疑下去。如果梦和现实一样真实,那么真实也可能是一场梦。

美国逻辑学家普特南则通过名为“缸中之脑”的思想实验来思考上述怀疑主义问题:我们经历的一切,也许都是水缸中的大脑经历的虚拟现实。计算机与大脑相连,向大脑输送信息,让我们以为看到了世界,感到了触摸。这一实验也是《黑客帝国》的灵感来源。

  《黑客帝国》

  总是不开心,生活还有意思吗?

“做人最重要就是开心”,这句台词的语境大多已经表现出一种退让,是把“开心”作为底线来看的。有一种与之对应的哲学理论称为“快乐功利主义”,这使得连“开心”都称不上的生活看起来很无趣。

美国哲学家诺齐克为反驳快乐功利论,做了名为“经验机器”的思想实验,你可以在“经验机器”上随意设定本人想过的人生,然后走进机器享受它。在机器里,你再也不会意识到本人在过虚拟人生,虽然实际上你告别了现实世界。

这个实验虽然不能具体回答“做人最重要是什么”,却让我们对日常的不开心感到豁然。你情愿走进《楚门的世界》,过一辈子保障开心的虚拟人生吗?如果不,那么现实世界中有什么比开心更重要吗?

  《楚门的世界》

  我还是从前的我吗?

著有《利维坦》的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早就通过“忒修斯之船”的故事思考了事物的同一性:花费三年更新了全部零件的忒修斯之船,与最后的忒修斯之船,还是同一艘船吗?

  同理,我们是随细胞不断更替成长起来的,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是同一个人吗?

  《前目的地》

20世纪下半叶的重要分析哲学家戴维森,通过名为“沼泽人”的实验加深了对同一性的思考。假设A消失在沼泽边,沼泽中诞生了一个沼泽人,与A完全相同,别人都以为他就是A,他因为承继了A的记忆,也确信本人是A。那么,沼泽人 = A 吗?

  《亚人》

戴维森用瞬移类比,回答这个问题。如果把瞬移看作移动——像速度惊人的超英那样——那么移动前的我和移动后的我就是同一个人;如果把瞬移看作旧我的消失和新我的诞生——比如传送和穿越——就不能保证同一性。

  《X战警:逆转未来》里,快银总是快银;

《星际迷航》里,被传送后的史波克可能不是原来的史波克

  三、我已经没有烦恼了

分析哲学打破认知的边界,展示多义的世界。东方哲学协助我们走出日常窘境,安排好最难安排的生命。两者都试图在迷茫和混沌中抓住本质、找到规律,获得生活的次序感。

  《我已经没有烦恼了》是一本哲学解忧指南,围绕当代人现实生活的种种烦恼,选择了190个东西方哲学命题,用600张萌趣插图,生动直观地展示出来。

作者还为书中涉及的72位东西方哲学家,撰写了扼要的生平引见。有血有肉、背负命运的人物抽象,让我们更好的理解他们提出的哲学命题。两者间有一种非常具体的联系。

   人物引见

   概念解说页

它还是一本可以当字典用的哲学书。从宏观的视角,理清东方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的发展,一窥人类思想的变迁、以及从中产生的力量。

  丰富详尽的目录

  脉络清晰的年表

  功能强大的索引

  人类的悲欢也许不相通,但命运又何其类似,我们的烦恼不是新的。好好生活是一门玄学,也是一门科学,归根到底是一门哲学。

撰文:小万

  编辑:凉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