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农历虎年。虎是百兽之长,威震四方。自古以来,中国不断是虎的栖息地和文化故乡,虎文化也是中国文化中起源最早的图腾文化之一。尤其是写虎的诗文很多,可见虎在文人心中的地位。这些历代诗文,从不同时期的不同角度,描述虎的自然属性,虎与人类的关系,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渊源,以及通过虎表达作者的社会认知和喜怒哀乐的思想感情。
巴蜀书社出版的《中国生肖诗歌大典第二辑·丑牛寅虎卷》(杨吉成/主编)一书,便精选了与虎相关的古典诗词曲赋等,对生肖的虎文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一些诗词作品进行解说,用通俗的言语进行了赏析,文字尽量浅显,故事生动。第一读者在1月31日至2月6日期间,从该书摘录部分与虎相关的古诗词,以飨读者。
●《猛虎词》
唐·储光羲
寒亦不忧雪,饥亦不食人。人肉岂不甘,所恶伤明神。
太室为我宅,孟门为我邻。百兽为我膳,五龙为我宾。
蒙马一何威,浮江一以仁。彩章耀朝日,爪牙雄武臣。
高云逐气浮,厚地随声震。君能贾馀勇,日夕长相亲。
作者储光羲(约707-760),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进士,官监察御史。后因受安禄山伪职,安史之乱平定后,被贬岭南。他写了不少田园诗,多表现农村的宁静幽寂,借以抒发他追求闲适、向往隐逸的情怀,诗风质朴清新。
楚辞之后、唐代之前的诗中,未见专门咏虎的篇章。唐代储光羲的《猛虎词》,可谓是今天所能见到的较早的咏虎诗篇了。
这是一首写虎抒怀的五言古诗。开篇4句,问虎何以不食人,因其对神恭敬畏惧,不敢为恶。接着8句联系到人事,若施行仁政,虎将渡江而去。最初4句,以为政者凭仗其虎威余勇的权力为政以德,则不只人兽,而且上下官民亲善,长享太平,照应开篇之神明句。题旨围绕借助虎威,实施仁政、联系本身遭遇,求其所愿,以物述志,表达得委婉委婉。
▲金代黄地黑彩雁衔芦苇纹虎枕
●《曲江三章章五句》
唐·杜甫
曲江萧条秋气高,菱荷枯折随波涛,游子空嗟垂二毛。
白石素沙亦相荡,哀鸿独叫求其曹。
即事非今亦非古,长歌激越捎林莽,比屋奢华固难数。
吾人甘作心似灰,弟侄何伤泪如雨。
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往南山边。
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七言古诗组诗作品。第一章诗人借曲江秋季萧瑟,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忧伤。第二章写诗人放歌解忧,语似旷达,实为悲愤之词。第三章写诗人仕途无望,意欲归隐,抒发了内心的愤懑心情。诗意说,求官不易,报国无门,还是回杜曲南山种田吧。但身在江湖,心系边庭,借李广因为命数奇、终生不得封侯之事,表明个人即便遭到不幸,却无时无刻不想到国家安危的情怀。末句引用李广射似虎之石的典故,表述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感情。此诗章法独特,前三句连韵作一顿,为杜甫自创的“连章体”。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相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
▲青花虎竹图十二角形盘
●《猛虎行》
晋·陆机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这首诗的作者是西晋文学家陆机,作于西晋政治大变乱时期,沿用古乐府旧题,表明一般志士,虽然襟怀耿直,慎于出处,但为时势驱遣,难以保持其高节。而在出仕以后,岁月流逝,仍然功业无成,心情郁抑,不免进退两难,俯仰身世,深感内疚。
这是一首赞誉游子洁身自好、不做非礼之事的诗。诗的开篇4句表明志士处世,往往用心慎重,爱惜身名,“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诗中以“盗泉”“恶木”比喻恶劣的政治环境。作者在吴亡之初,曾“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晋书·陆机传》),本不想涉足仕途。这四句旨在表白本人当初的心境。次四句写世势催迫,志士只得应从君命,恭敬地整驾出山任事。可是扶杖远行,道途辛苦,饥食于猛虎之窟,寒栖于野雀之林,由不得本人选择,留恋故乡之情在心灵上激荡得难以抑止,这里再现上年的心境。接着“日归功未建”等六句,诉说出仕后时间流逝,功业无成,天寒岁暮,引起新的忧思。崇云临峰衰亡,枝条随风悲鸣,徘徊于山谷,低吟长啸,幽情难抒,政治处境的窘迫,志士遭乱的悲辛,在此不难想见。诗的结尾前两句进一步表白心志,以奏乐为譬,“急弦无懦响”,表明有贞亮高节的人,所抒发的也一定是慷慨刚正之辞。可是不同于流俗,不为时君所赏识,“难以为音”谗口反易得逞。最初四句对本人频年遭遇、抱负、反思,作出痛苦的小结:人生既多苦难,难以敞开胸襟倾吐积郁,本人操守耿直,然而隐处山野既不可能,出山又难行其志,俯仰古今,难免感到愧疚。
从诗的艺术手法看,虽为模仿乐府歌辞而作,保有古乐府质朴真诚的一面,又注入了新的委婉曲折的抒情内容,方式上由古辞只要杂曲四句的参差句型,变为划一凝练、留意修辞手法以五言为主的长诗。两头12句全行对仗,有流水对、比喻对、平列对,工稳妥帖,有些达到了珠圆玉润的程度,为后来齐、梁开了先例。《猛虎行》不愧为陆机的代表之作。
▲金代秋山玉饰,其间一老虎蹲坐回首。
●《九月中曾题二小诗于南豁竹上既而忘之昨日再游见而录之》
宋·苏轼
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
焚山岂不能?爱此千竿碧。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又善书法、绘画,是文学艺术史上稀有的全才。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画则开湖州一派。
题中南为县名,今属四川宜宾市。此诗言隐士本可安居南竹林之中,而虎豹又来立足,想放火烧山,却舍不下许多竹。人总是在矛盾中生活着,因爱竹而不能焚山,表现了诗人情志的高雅。
编辑:何建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周华
上一篇:大年初二,在唐诗里寻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