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讲读之181:小雅•彤弓之什
鸿雁
鸿雁于飞,(鸿雁,大曰鸿,小曰雁,鸿与雁是一种鸟)
肃肃其羽。(肃肃,鸟飞时羽声)
之子于征,(之子,君子,即官员;征,远行)
劬劳于野。(劬qú劳,极度疲劳)
爰及矜人,(爰,犹“乃”;矜人:可怜人)
哀此鳏寡。(鳏寡,老而无配偶者)
鸿雁于飞,
集于中泽。(集,群息;中泽,沼泽中)
之子于垣,(垣yuán,古邑名)
百堵皆作。(百堵,一丈为版,五版为堵;作,兴修)
虽则劬劳,
其究安宅。(究,究竟;安宅,安居)
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
维此愚人,(愚人,聪明人,智者)
谓我劬劳。
维彼哲人,
谓我宣骄。(宣骄,骄傲)
对这首诗解读,可谓众说纷纭。这里采用《毛诗正义》的解读。《毛诗正义》曰:“《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卷十一之一)从诗意看,确有此意,高调一点说,就是周宣王为使居者有其屋,老者有所养,派官员巡视民情,专职民生。
全诗三章一十八句,每章都从“鸿雁于飞”开始,“鸿雁”可看作比喻,即民众流离失所。第一章,“鸿雁于飞/肃肃其羽”,既表达鸟飞翔而发出的声音,也表达某种“惊悸”,恰如“爰及矜人/哀此鳏寡”,四处是穷苦人,鳏寡者更甚。于是就有“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第二章,“鸿雁于飞/集于中泽”,鸿雁南来北往,尚且有栖息之所,何况人乎?于是就有了“之子于垣/百堵皆作”,为百姓建房造屋。第三章,可能是这位官员的行为不被理解吧,“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这是激愤之言,跟着便是感叹,“维此愚人/谓我劬劳/维彼哲人/谓我宣骄”,为民办好事并不容易,古今皆然。
有意思的是,“哀鸿遍野”就源于这首诗。哀鸿遍野,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四处都是流离失所、嗟叹呼号的饥民。下面是口语式的解读:
鸿雁东南飞
翅膀肃肃响
君子奉命察民情
整天奔波在野外
可怜都是穷苦人
鳏寡孤单更悲哀
鸿雁东南飞
栖息沼泽里
君子奉命到垣邑
建房造屋百余间
虽然工作好辛苦
毕竟百姓有屋住
鸿雁东南飞
哀鸣好凄凉
只要那些聪明人
才说我为国劳累
只要那些糊涂蛋
才说我多事瞎忙
上一篇:诗经讲读(小雅•彤弓之什•六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