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小升初古诗词 | 《诗经▪采薇(节选)》(第1课)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即日起

知语文工作室

将会陆续发布

小升初古诗词阅读课

每课精讲一首诗词

精讲、精练

助力冲刺名校

敬请关注

1 诗经▪采薇(节选)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正文】①昔:从前。②矣:语气助词。③依依:描述数值柔弱,随风摇摆的样子,也可作茂盛的样子。④思:语气助词。⑤霏霏:雨雪纷纷落下的样子。⑥载:又,且。⑦莫:没有谁。

古诗今读

回想从前出征的时候,杨柳轻柔的随风摇摆,枝繁叶茂。如今我归来的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又渴又饥真劳累。我的心中充满了伤悲,这些哀痛没有谁能体会。

创作背景

从《小雅·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作于西周时期。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年代,有三种说法,有周文王、周懿王、周宣王三说。王国维《鬼方昆夷猃狁考》据铜器铭文考证,认为“《采薇》《出车》实同叙一事”,“《出车》亦宣王时事”。“从目前出土青铜器铭文看,凡记猃狁事者,皆宣王时器”(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作品选注》)。

当时北方的猃狁(后来的匈奴)已经很强大,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采薇》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难生活与思乡归家的情怀,在文学史上影响极大。

诗词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这样的一个情景:寒冬,阴雨霏霏,雪花纷纷,一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道路崎岖,又饥又渴;但边关渐远,乡关渐近。此刻,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不由思绪纷繁,百感交集。艰苦的军旅生活,激烈的战役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想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

笼罩全篇的情感主调是悲伤的家园之思。或许是突然大作的霏霏雪花惊醒了戍卒,他从追想中回到现实,随之陷入更深的悲伤之中。追昔抚今,痛定思痛,不能不令“我心伤悲”。“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写景记事,更是抒情伤怀。个体生命在时间中存在,而在“今”与“昔”、“来”与“往”、“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的情境变化中,戍卒深切体验到了生活的虚耗、生命的流逝及和平对生活价值的否定。绝世文情,千古常新。现代人读此四句仍不由枨触于怀,黯然神伤,也次要是体会到了诗境深层的生命流逝感。

综观全诗,《采薇》主导情致的典型意义,不是抒发遣戍役劝将士的战役之情,而是将王朝与蛮族的和平冲突退隐为背景,将从属于国家军事举动的个人从战场上分离出来,通过归途的追述集中表现戍卒们久戍难归、忧心如焚的内心世界,从而表现周人对和平的厌恶和反感。《采薇》,可称为千古厌战诗之祖。

知识链接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也称“诗三百”(其实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要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孔子编订。《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主旨为“无邪”,并加强说服力。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和平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诗经六义为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为其内容,赋比兴是其表现手法。

精选备考练习

阅读《诗经▪采薇(节选)》,完成以下各题。

1、描述道路难行,征人还乡时饥肠辘辘的诗句是:

2、本诗借景抒情,从前出征时”到现在“”的情景变化中,征人深切体验到了时间的流逝及和平的无情。

3、“我”因何“心伤悲”?

4、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精选备考练习答案将在下一课附后发布

长按关注

id:zhdyuwen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