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之第四期《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由百帮客倾力打造——让知识系统化,让学习更高效。

《小学112首必背古诗》之三年级18首选自百帮客精编《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

《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精心整理汇编了112首小学课内必背古诗词和194首课外补充应背古诗词。每首诗词都有注音并配有释义,注音和释义都经过了认真校对;每首诗词都注明了作者、年代和体裁,并对作者的次要信息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对诗词的赏析和创作背景等内容进行了整理,协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每一首诗。

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和掌握,《背会这306首,小学诗词不用愁》按年级和课外补充共分成了7个部分:

三年级上册9首

028 《所见》〔清-袁枚〕〈五言绝句〉

此诗写了作者偶然所见牧童骑牛唱歌想捕捉知了的一件小事,通过对牧童的动作神态变化的描写,表现了牧童天真活泼机智灵活的性情和热爱大自然情趣的特点。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全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用语活泼自在、浅显明了。

029 《山行》〔唐-杜牧〕〈七言绝句〉

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示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作者以情驭景,敏捷、精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抽象,并把本人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全诗构思新颖,规划精巧,于萧瑟秋风中摄取绚丽秋色,与春光争胜,令人赏心顺眼,精神发越。

030 《赠刘景文》〔宋-苏轼〕〈七言绝句〉

《赠刘景文》是苏轼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苕溪渔隐丛话》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深秋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似乎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实际上,作者的高明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格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因为在作者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坚贞的节操。

031《夜书所见》〔宋-叶绍翁〕〈七言古诗〉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032《望天门山》〔唐-李白〕〈七言绝句〉

据安旗编著的《李白全集编年正文》、郁贤皓编著的《李白选集》和管士光编著的《李白诗集新注》,《望天门山》当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725)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东经当涂(今属安徽)途中初次经过天门山所作。

033《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七言绝句〉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赞誉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第一首写诗人在晨曦中迎客,在晚雨时与客共饮,沉醉于西湖的雨景之中;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三年级上册选了其二。

034《望洞庭》〔唐-刘禹锡〕〈七言绝句〉

《望洞庭》是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秋刘禹锡赴和州刺史任、经洞庭湖时所作。刘禹锡在《历阳书事七十韵》序中称:“长庆四年八月,予自夔州刺史转历阳(和州),浮岷江,观洞庭,历夏口,涉浔阳而东。”刘禹锡贬逐南荒,二十年间去来洞庭,据文献可考的约有六次。其中只要转任和州这一次,是在秋天。而此诗则是这次行脚的生动记录。

035《早发白帝城》〔唐-李白〕〈七言绝句〉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前往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次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绚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036《采莲曲》〔唐-王昌龄〕〈七言绝句〉

《采莲曲二首》大约作于公元748年(唐玄宗天宝七载)夏,王昌龄被贬龙标时。当时王昌龄任龙标尉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一次,王昌龄独自一人在龙标城外游玩,在东溪的荷池,见当地酋长的公主、蛮女阿朵在荷池采莲唱歌的情景,被深深吸引,遂作此诗。这两首诗次要描写了采莲女子的美貌,都具有诗情画意。第一首写水乡姑娘的采莲活动,以花、月、舟、水来衬托女子的容貌;第二首以写意法,表现采莲女子的全体印象,诗人将采莲少女置于荷花丛中,若隐若现,若隐若现,使少女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使全诗别具一种引人遥想的优美意境。三年级上册选了其二。

三年级下册9首

037《绝句》〔唐-杜甫〕〈五言绝句〉

这组五言绝句是诗人漂泊西南的晚期作品,作于广德二年(764)暮春,时杜甫在四川草堂。三年级下册选了其一。

038《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七言绝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惠崇原画已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三年级下册选了其一。

039《三衢道中》〔宋-曾几〕〈七言绝句〉

曾几是一位旅游爱好者。这首诗是他游浙江衢州三衢山时写的,抒写诗人对旅途风物的新鲜感受。此诗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040《忆江南》〔唐-白居易〕〈词〉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

041《元日》〔宋-王安石〕〈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了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愉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

042《清明》〔唐-杜牧〕〈七言绝句〉

此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第二句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第四句写答话带举动,是整篇的精彩所在。全诗色彩清淡,心境凄冷,运用由低而高、逐渐最初的手法,余韵邈然,耐人寻味,历来广为传诵。

04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七言绝句〉

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所写,当时他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此诗写出了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便紧切题目,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单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节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思念本人。全诗诗意反复腾跃委婉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是千古名句。

044《滁州西涧》〔唐-韦应物〕〈七言绝句〉

作者任滁州刺史时,旅游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此诗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静的有韵之画,还包含了诗人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法与忧伤情怀,也就是作者对本人怀才不遇的不平。

045《大林寺桃花》〔唐-白居易〕〈七言绝句〉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四月九日,当时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无实际公事可办,闲暇中结伴漫游庐山时即景口吟的一首绝句。

每个知识点,都是小百精心归纳、总结、整理出来的。小百出品,必是精品。

如果觉得《小学精华知识提炼》系列内容还不错,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并分享。好东西,就要让更多人晓得

欲获取相关配套练习(习题),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百帮客的相关动态消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