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有着悠久的诗歌文学传统,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已经诞生了。而且在《诗经》当中,基本上确立了我国古典诗词的内容、方式以及创作方法。
虽然此时的诗词距离唐诗宋词那样的成熟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它在此后的秦汉等朝代也经历了发展,一点点的积累,最初才成就了唐诗宋词那样的荣耀。今天我们所分享的这一首古诗,是一首300多字的古诗,已经出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之中,不过是作为选读诗词来对待的。我们不见得能够把它背过去,但是多少还会熟悉一点其中的内容。
而且这首古诗可以说是汉乐府当中最精彩的写人诗篇,尤其对于其中美丽女子的描述,可谓诗词中最精彩的一笔。且看: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不足”。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净,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这首古诗的题目是《陌上桑》,全文用了很多的篇幅描述了秦罗敷这个古典女子的美丽抽象。
这首古诗全长300多字,共分为三个段落。第一个段落描绘的就是“罗敷”的美貌,诗人以她的工作(“喜蚕桑”)、打扮(“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以及他人眼中的抽象(“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极力描绘这个女子的美丽。在第二个段落当中, 诗人插入了秦罗敷和太守的对话,用来展示秦罗敷除了美丽的容貌之外,还有品德的高洁。太守从此地经过,看到了秦罗敷,马上就被她给迷住了,就想把她给带走。但是秦罗敷断然拒绝,“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说得义正言辞。
第三个自然段次要是秦罗敷向太守阐述本人的丈夫是多么的才华横溢。先说本人的丈夫乃是出自富贵之家,“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而后再写本人的丈夫才华横溢,仕途得意,“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最初再写本人的丈夫乃是一位谦谦君子,相貌也属上乘,“为人洁白净,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这首古诗最精彩的用法就是侧面描写。在第一个自然段当中,通过各类人群看到秦罗敷之后的反应来反衬秦罗敷的容貌秀丽。同时,诗人用这首古诗当中的一个故事来反衬秦罗敷除了容貌的美丽之外,品德的高尚更是值得人们赞赏的。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感激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贡献,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上一篇:巨头进军腹地?华为宣布入局ERP软件业务,SaaS概念股走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