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郑风·溱洧》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诗中描写的是先秦时期郑国官方在每年三月时举办的仲春大会,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情景。宋代朱熹在他的《诗集传》中曾说过,此诗描述的为“郑国之俗“,评论“此诗淫奔者自叙之辞”,同样,清代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也说过“历观郑风诸诗,其类淫诗者,惟将仲子及此篇而已”。
为什么两个著名文人皆认为此诗为淫诗呢?“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先看看《溱洧》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上面说过了,《溱洧》是描写先秦时时期的仲春大会这个风俗的一首诗。《周礼·地宫·媒氏》中记载:“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由,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妇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先秦时期,统冶者为了种族繁衍,人丁兴隆,每年二、三月份,会由官方出面组织青年男女参加仲春大会,亦叫桑社、桑林、桑台、春台大会,也就是现在的相亲大会。大会期间,青年男女对上眼的,可随时随地野合,而“奔者不由”,无故不参加的,还要遭到惩罚。在这个背景下,我们来逐句解读一下《溱洧》的意思。
“溱与洧,方涣涣兮。” 溱(zhēn)、洧(wěi)是郑国两条河名,方是正在的意思;涣涣指河水解冻后奔腾涌流的景象,诗的开篇,引见了时间和地点,在初春时节(二、三月份),溱水和洧水化冻了,春水奔腾涌流。“士与女,方秉蕑兮。”这里,交待人物,士指年青男性,女指年青女性,正拿着蕑草,参加郑国官方举办的仲春大会,并求取吉祥如意;“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这一句的解释在各材料中有分歧,有的材料翻译成:女子说去看看吧,男子说,我已经看过了,不过再陪你看一次又何妨!但明显,认为这是淫诗的朱熹和姚际恒不这么想,他们认为,这里的“观”是个通假字,通“欢”,“且”是个象形字,指男性的生殖器,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翻译:一对男女青年对上眼了,女子非常自动,说,我们一起乐一乐吧?男子说,我已经乐过一次了,不过再乐一次又何妨?我个人意见,后一种翻译更体现了先秦时期憨厚的民风,也更符合官方在仲春时期举办相亲大会的初衷,并且与下文的联系更紧密;“洧之外,洵訏且乐。”洵(xún),实在,诚然,确实的意思。訏(xū):大,广阔的意思。这句话应该是有“既且”经验的男子对女子说的,他说,洧水对岸有个好地方,地方实在是宽敞,“且乐”这事,在那里最好了。“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这里的维和伊是语气助词,相谑是互相调笑的意思 ,但“谑”这个字在古时候多用在与性相关的调笑戏弄中,勺药通“芍药”,是指一种香草,与今天的木芍药不同。《郑笺》中评论此句:“其别则送女以勺药,结恩情也。”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说:“又云‘结恩情’者,以勺与约同声,故假借为结约也。”所以,这一句的意思是,男子与女子到达了洧水对岸的那个好地主,相互调笑戏弄,最初情到深处,就地野合,完事后,互相赠送芍药,以此做为下次约会的凭证。
后一段采用回环往复的叠章式,与前面章节词句基本相同,仅换少数几字,这是诗经中常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带有一种纯朴亲切的风味,所包含的意思,基本与前一章节相同。“溱与洧,浏其清矣。” 浏指水深而清之状。这一句,是说溱水和洧水,河水清澈见底,非常干净。“士与女,殷其盈矣。” 殷是众多的意思,盈是满的意思,这句意思是,来参加仲春大会的青年男女非常多,已经站满了溱水和洧水的岸边了。“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一对男女青年对上眼了,女子说,我们一起乐一乐吧?男子说,我已经乐过一次了,不过再乐一次又何妨?“洧之外,洵訏且乐。”男子对女子说,洧水对岸有个好地方,地方实在是宽敞,我们去那里“且乐”吧。“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男子与女子到达了洧水对岸的那个好地主,相互调笑戏弄,最初情到深处,就地野合,完事后,互相赠送芍药,以此做为下次约会的凭证。
欣赏古诗词,还是要多了解其创作背景以及引用的典故,才能晓得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比如,有一首近现代脍炙人口的诗“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相信大家都晓得且学习过。但如果贴上“仙人洞”的原创呢,清朝康熙年间,有个笔名叫临川山人的人,写了一本《花荫露》的书,在书的第三回有首诗“天生一个神仙洞,无限风光在玉峰。老绾专定神仙洞,劣儿只喜攀玉峰。各取所需连床混,笑煞京都八旬翁。”是不是意思全变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