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孩子不盲目学习怎样办?

147小编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家长:草天老师,孩子不盲目学习怎样办?

草田老师:

“孩子不盲目学习”,这个问题非常具有代表性,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做不到,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了解一个概念:内驱力。

学习上有内驱力的孩子,他就能做到盲目自愿、自动自发;

缺少内驱力的孩子,就犹如一辆汽车没了汽油,只能由拖车推着往前走。

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把内驱力分为三种: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驱力。

认知内驱力指的是孩子渴望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需求,是“盲目”学习的力量。

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孩子通过努力胜任学习、取得成就、博得掌声的需要,是“盲目”上进的力量。

附属驱力是指孩子为了保持家长、老师或同伴的赞许和认可,表现出当好学生的需要。这是盲目学习的附属驱动力。

家长:如何让孩子有内驱力呢?

草田老师:

其实我们孩子本来是有这份内驱力的。

孩子天生有探索环境、获取知识的猎奇心的,新鲜的、他没有接触到的人、事、物、自然、世界对孩子来说都是充满的吸引力的。

孩子从小渴望着被赞赏、被肯定;

在学习上每个孩子都希望通过努力获取优秀的成绩和较好的排名;

年龄较小的孩子会渴望得到父母的夸奖,

年龄稍大的孩子渴望得到同伴的赞许,

这些都是一个孩子本有的盲目学习的无力动机。

家长:那么他现在怎样内驱力越来越弱呢?

草田老师:

我们来讲一下内驱运作的逻辑。

我们希望孩子反复某个行为,那么要通过“正面强化”让这个行为被愈加深、更明显地刻画在孩子大脑中。

正面强化就是当孩子做这个行为时,你给他不断的正面反馈,让孩子感遭到愉悦、快乐,这会让孩子的大脑希望今后会有更多类似的经历,于是他会更多执行这个行为。

您可以思考一下,每一次和孩子的互动,是在加强还是削弱他“盲目学习”的内驱力呢?

孩子学习时,我们在一旁对他的听课姿态、写字形态、发言内容、作业过程不断地进行挑剔、纠正,

甚至怒斥、惩罚,孩子在学习中感遭到的更多是痛苦、烦恼,

他还会非常渴望参与学习这件事吗?

他还会自动盲目的进入学习状态吗?

不会,因为学习之和痛苦感受相连接,他避之不及啊,何谈盲目呢?

家长:我没总是挑刺、纠正,我也不惩罚,我就是告诉他“你必须好好学习,考出好成绩,将来才有前途,否则人生就毁了”之类的话。

草田老师:

你这样说,孩子会得出:学习是出于生存危机的恐惧;

你可能还会说:“你要努力证明本人有多厉害,不能孤负家长和老师的希望,要为我们抹黑”,

那么孩子会认为:学习是为了得到外界的肯定、是为了家族的荣誉,种种家长的解释,都会让孩子原有的天然内驱力替换成外驱力。

家长:那外驱力没用吗?

草田老师:

外驱力,也能驱动一个人,但它带来的感觉是痛苦和内耗,长期靠外驱力,会导致孩子得到对学习的天然兴味,无法长期专注地投入,更无法盲目自愿,自然难以有好成绩。

家长:那内驱力怎样维护啊?

草田老师:

只要当孩子在一个被尊重、被信任的环境下,才能保有原有的自然的内驱力,渴望获得知识、热爱学习新知识、期待被肯定、被赞赏,那么孩子就一定会自觉自愿的学习。这需要父母尊重孩子个体和父母之间的界限,父母不要总把本人的要求、期待、焦虑、恐惧加诸孩子身上。父母只需做到这一点,孩子就能安心地发展本人盲目学习。

如果您认同我,我们才能继续探讨如何做到尊重界限、保护孩子的内驱力。期待您继续来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