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鉴辨
[宋] 赵佶 蜡梅山禽图 宋徽宗的花鸟画历来被公认为其成就最高的艺术作品,既有精巧入微的细笔重彩,也有野逸天趣的墨花墨禽。该图为其传世代表作品之一。
茶之范度70不同,如人之有首面71【二〇】也。膏稀者,其肤蹙cù以文;膏稠者,其理敛以实。即日成者,其色则青紫72;越宿制造者,其色则惨黑。有肥凝如赤蜡者,末虽白,受汤73则黄;有缜密如苍玉者,末虽灰,受汤愈白。有光华外暴而中暗者,有明白内备而表质74者,其首面之异同,难以概论。要之75,色莹彻76而不驳77,质缜绎而不浮,举之则【二一】凝结,碾之则铿然78,可验其为精品也。有得于言意之表者,可以心解79。又有贪利之民,购求外焙80已采之芽,假以制造;研【二二】碎已成之饼,易以范模。虽名氏81、采制似之,其肤理、色泽,何所逃于鉴赏【二三】哉。
70.范度:指茶饼的状貌性质、品类样式。范,制茶饼的模具。
71.首面:指外表。
72.青紫:代指显贵。青紫为古时公卿绶带之色,带有高贵的意象。
73.受汤:指点茶入水,茶与水融合。
74.明白内备而表质:内在纯净具足表面却很质朴。
75.要之:要而言之,总之。
76.莹彻:明洁,莹洁。
77.驳:颜色不纯,夹有正色。
78.铿然:声音清亮。描述敲击金石所发出的响亮声音。
79.可以心解:用心去领悟。
80.外焙:相较于北苑龙焙或正焙而言,是正焙外围的焙场。
81.名氏:名称。指模具压成的样式。
校勘记
【二〇】 首面:涵本作“面首”,讹倒。下云“其首面之异同”,与底本同,当以“首面”为是。
【二一】 则:底本脱,据涵本补。
【二二】 研:底本脱,据涵本补。
【二三】 鉴赏:涵本作“伪”,两通之。
译文
茶饼的品类样式各不相同,就好像人有不同的外表。茶膏稀的,茶饼表面蹙皱成纹;茶膏稠的,茶饼肌理收敛紧实。当天制成的茶饼,颜色青紫;过夜而制成的茶饼,颜色就暗淡发黑。有的茶饼肥润厚重,犹如红蜡,碾成茶末虽白,但一经注水点茶就发黄。有的茶饼细密犹如苍玉,碾成茶末虽灰,但一经注水点茶就愈加洁白。有的茶饼表面有光彩可内里暗淡,有的茶饼内里纯净具足而表面质朴。茶饼样式各异,很难一概而论。简要地说,茶饼颜色莹洁而不芜杂,质地紧密而不轻浮,拿在手里紧实厚重,用茶碾碾时声音清亮,可检验为茶中精品。茶叶的鉴别,有的可以通过言语来表达,有的可以用心领会。有些贪图暴利的茶人,购买外焙的茶芽,制造冒充北苑的茶;或将已经制成的外焙茶饼打碎,换上与正焙相同的茶模重新压饼制造。制成的茶饼虽然品名和样式与正焙茶饼非常类似,但其纹路肌理、色泽,怎能逃过鉴定和识别呢!
历代茶书
○ 明 朱权《茶谱》○
品茶
大抵味清甘而香,久而回味,能爽神者为上。独山东蒙山石藓茶,味入仙品,不入凡卉。
石藓茶
历代茶人都注重鉴辨,朱权推崇的蒙山石藓茶,许次纾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误将石苔当作茶叶,只是味道甜而已,完全没有茶气。
○ 明 许次纾《茶疏》○
辩讹
古人论茶,必首蒙顶。蒙顶山,蜀雅州山也,往常产,今不复有。即有之,彼中夷人专之,不复出山。蜀中尚不得,何能至中原、江南也。今人囊盛如石耳,来自山东者,乃蒙阴山石苔,全无茶气,但微甜耳,妄谓蒙山茶。茶必木生,石衣得为茶乎?
茶必木生
茶必定是长在树木上的,苔藓怎样能作为茶呢?
○ 唐 陆羽《茶经》○
三之造
茶有千万状,卤莽而言,如胡人靴者,蹙缩然;犎牛臆者,廉襜然;浮云出山者,轮囷然;轻飙拂水者,涵澹然。有如陶家之子,罗膏土以水澄泚之。又如新治地者,遇暴雨流潦之所经。此皆茶之精腴。有如竹箨者,枝干坚实,艰于蒸捣,故其形籭簁然。有如霜荷者,茎叶凋沮,易其状貌,故厥状委萃然。此皆茶之瘠老者也。
唐茶八种
《茶经》中列举了八种茶饼,并根据外形特征命名,前六种为上等茶饼,后两种为低档茶饼。但陆羽在后文也指出,不能仅通过外观来评定茶的优劣,既能指出优点,又能道出缺点,才是好的鉴辨方法。而宋徽宗认为鉴茶之法,有些能说出来,有些则需要用心领会。
① 胡人靴,像胡人所穿的靴子,舒展不平
② 犎牛臆,像野牛的胸部,有较细的褶皱
③ 浮云出山,像山间的浮云,回转曲折
④ 轻飙拂水,像微风拂过水面,涟漪荡漾
⑤ 澄泥,像陶匠筛出陶土后用水沉淀出的膏泥,润泽平滑
⑥ 雨濡,像新开垦的土地被暴雨冲刷,高低不平
⑦ 竹箨,像竹皮难以蒸捣,制成的茶饼外形像箩筛一样凹凸不平
⑧ 霜荷,像打过霜的荷花一样,茎叶凋败,制成的茶饼外形干枯
观貌察色
现代“五项因子”审评法
相较于古人比较粗略的评茶方式,现代茶叶审评更为专业、精细,次要依靠评茶人员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来判断茶叶质量的好坏。相对于茶叶理化检验,茶叶的感官审评次要检验的是茶叶质量、等级、制造等质量问题,一般通过外形、汤色、香气、味道、叶底五项内容进行审评,简称“五项因子”。
外形
观察干茶外形的松紧、整碎、粗细、轻重、均匀程度,以及片、梗的含量与色泽。干茶以外形优美、条索划一、色泽鲜亮、粗细匀整、不含其他杂质的为好。
汤色
标准汤色以外,茶汤要澄清、明亮、带油质感,若晦暗或浑浊不清,则不是好茶。茶汤不能有浑浊或沉淀杂物,毫除外。
香气
茶叶的香气,次要是由芳香物质的品种、浓度决定的。香气一般有花香、果香、板栗香、清香、甜香等。评茶人员通过干嗅、热嗅、温嗅、冷嗅等方式(具体见第173页)来审评不同阶段的茶香,以香气清纯、馥郁、持久为好。
○ 以蒙顶甘露为例,优质茶条索紧凑,多银毫,嫩绿油润。茶汤似甘露,碧清微黄。香馨高爽,愈品愈鲜醇,令人唇齿留香
味道
除各大茶类标准味道外,以味道清香醇和为佳。凡茶汤醇厚、鲜浓者,表明水中浸出物含量多且成分好。部分好茶初尝有苦涩感,但回味浓醇,令口舌生津。少苦涩、口腔温馨、甘润有回味的为好茶。茶汤软弱、淡薄,甚至涩口、麻舌的,质量不佳。
叶底
外形划一、条索均匀、肥壮的为佳。叶底色泽要均匀,碎叶多的为次品。以手指捏叶底,弹性足的为佳,这表示茶叶原料好、制造得宜。也可将泡开的叶底倒于掌心,用手指轻压,感觉柔软有弹性的为好茶,触感生硬、无弹性的为低级品。
茶叶审评可以为茶叶贸易与茶叶定价提供标准,以及对制茶工艺上存在的不足给生产者提出改进意见。
快速辨茶五字诀
重
同一品种的茶,茶叶越重,代表内含物质越丰富,味道也会更醇厚。
匀
匀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指茶叶的外形划一一致,长短粗细均匀、相差甚少者为好。如果大小不匀,表示采工不精细,这样会导致炒制的时候,大的未干,小的枯焦,影响茶叶质量。二是指色泽,凡色泽调和、油润鲜亮的,通常都是唱工精良的产品,质量也较优良质含量比例高,大多影响茶汤的质量。
香
干茶多带有自然的清香之气,如豆香、花香、果香等,上品绿茶还会有兰花香等。若干茶有异味或杂味,则质量不佳。
燥
茶叶必须足够干燥。干茶的含水量一般在3%~6%,用手轻握茶叶有微刺感,轻捏即碎,这样的茶叶干燥良好。如果用手重捏茶叶也不会粉碎,说明茶叶已回潮变软,含水量过高,质量会受影响。
润
质量优秀的茶,其干茶都是油润有光泽的,泡出的茶汤也澄澈明亮。若干茶晦暗干枯,像梅干菜一样没有光泽,则质量不佳。
-->上一篇:中国首面奥运金牌获得者,一代枪神许海峰,现在怎样样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