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节孝坊是牌坊中的一种,是封建社会用以表彰贞洁烈妇的一种标志建筑。节孝坊又称贞洁坊,起源于宋代。每个朝代树立牌坊要经过地方政府逐级上报申请,由王朝皇帝审定并颁旨建造,所以节孝坊门楣上一般多刻“圣旨”或奉旨二字。
因为封建社会倡导忠孝节义,所以节孝坊遍及全国各地。清代道光以前,建节孝坊皇家给银30两自行建筑。所以自家在享受皇帝诰封巨大的荣誉后,又获得30两白银的补助。而后根据自家经济实力的不同,节孝坊的建筑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南方的节孝坊一般都很精致,牌坊建造的精雕细刻,成为一座座艺术品。
北方的牌坊大多比较粗犷,展示出大气严肃的一面。道光后因皇朝经济不足,一度减少补助银两并改为一地集中建一总坊。
随着朝廷补助不断减少,一些经济能力差的受封户,只能建一处门坊。门坊,即重建自家大门,在门楣上书写“旌表某某之妻某某氏节孝门坊”,并书写上建坊之子名称。
北京仅存的两座节孝坊均在房山,其一是晓幼营的翟恼人节孝坊。翟恼人节孝坊立于清光绪十二年,是为旌表诰封奉廷大夫王殿彦原配翟恼人所立。房山现存的两座节孝坊,均比较简约,不能与众多节孝石坊相比较。其缘由可能是晚清时期只要封号而无补助,再者因家庭经济实力不足。
翟恼人节孝坊由青砖砌成,为单门拱卷。拱卷高宽均约三米,类似于门楼立于王家胡同口。
门拱上镶有石額,内刻“旌表节孝”四个大字。“表”字左右刻有奉旨二字,但很不规范。左边抬头刻“诰封奉廷大夫王殿彦原配”,右边刻“诰封恼人翟恼人节孝坊”。旌表节孝四字之下刻有“京都蘆溝橋、良邑、房邑、灰场镇、长阳镇、王佐镇、西庄店、北四位、石窝村、大富庄、常乐寺、后莆营、后石甫、羊圈头、本村、口口口八拜”。
拱卷两侧镶有楹联,右侧上联被茂密植物遮挡,内刻“节檩冰霜千秋垂鑑”。题刻上款刻“大清光绪十二年岁次丙戌四月谷旦”,下款刻“江上郎中楊口口敬录并題”。
左侧下联刻“贞同金石三辅流芳”。
牌坊为晓幼营村王殿彦在清朝为官,英年早逝。其原配夫人翟恼人,十八岁守寡孝敬公婆,抚养幼子。特授清光绪诰封为翟恼人。翟恼人节孝坊立于1886年,成为附近恪守妇道的典型,十里八村乡亲赶来捐拜。翟恼人受封后十年,后代为其在村南重建墓地。
位于房山城南关顾册的节孝坊,隐藏在村北一片密林内。笔者几次走访因林木茂密很难拍出理想效果。顾册节孝坊为纯石质石坊,两柱一门无顶式牌坊。
正面门上横额刻"节烈可風“四字,額之上有圣旨二字为2012年后补上的。
碑面横额刻,“鸿胪寺序班廪生李仲之妻刘氏因夫故殉节奉旨旌表建坊入祠”。左侧落款刻,”正月十五日立“。廪生,即“廪膳生员”,中国明、清两代称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
两边立柱刻有楹联,右侧上联刻“捐躯尽節生平願”。
左侧下联刻“宠錫嘉名世代荣”。
可能是因房山文物太多,这两处节孝坊均未在两志中记载。
《宛平县志》在节妇小叙中记“男子禀阳气而生者也,女子禀阴气而生者也。阳气刚正,以故男子之气激烈者恒多遇变,故则轻生以全义焉。阴气柔弱,以故女子之性易于波靡,遇变故而能坚忍,以全节操者不可多得也”。
“贞节牌坊”的出现至今也是褒贬不一,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古代女性是不公平的,对女子的摧残也是难以估量的。但相对于当下的性解放,男无刚,油头粉面。女少阴,以裸露为荣。这些遭到旌表节孝的妇女,还是非常令人尊崇的。
上一篇: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修志存史 厚植文化 垂鉴发展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