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晓君臣的利益不同的君主可以统治天下,认为君臣的利益相同的君主会被劫持,和大臣共同商议政事的君主会被杀害。
所以英明的君主能详察公私的分别,审度利害之所在,奸邪就无机可乘。
导致祸乱产生的根源有六个:主母、后姬、子孙、弟兄、握有权柄的大臣和声名显著的贤士。根据法律来任用大臣,运用权势来责求臣下,主母就不敢放纵。根据礼制制定不同的等级名分,正夫人和妃妾就不相比拟。势位不分给庶子,那么庶子和嫡子就不会发生抢夺。权力势位不失,兄弟就不敢侵夺,官员不同出大臣之门,就不会遭到大臣的蒙蔽。私行必禁、公功必赏,声名显著的贤士就不会扰乱国政。
大臣有两种可依赖的凭仗,就是国外的凭仗和国内的凭仗。国外的凭仗就是君主畏惧的强国,国内的凭仗就是君主喜爱的人。所畏惧的强国的要求一定做到,所喜爱的人的话一定听从,这就是奸臣作乱的凭仗。若有诸侯国来安置官吏,就诘责并诛罚那些与诸侯国关系亲近、接受其贿赂的人,那么官吏就不会依赖外国了。根据功劳来授予爵禄,代为求官的人和本人一同治罪,那么国内的凭仗也就没有了。不依赖外国,不凭仗内力,那么违法作乱的事情就可以塞绝了。官职一级一级地升迁,最初得以担任重要的职事,这是明智的人。
对于那些地位最高、职事最重要的官吏,要用三种方式来控制他们,这就是质、镇、固。用他们的亲戚妻子作为人质,叫做质。用丰厚明确的爵禄来安抚他,叫做镇。用参验比较的方法来责求实效,叫做固。贤良的人因为亲戚妻子做人质就会停止作乱,贪婪的人因为丰厚的爵禄而改变其念头,奸邪的人因为责罚严厉而无法作乱。
隐忍而不加制裁,就会以下犯上,小患不除就会引发大的诛杀,如果名实相符就径直诛杀。活着会妨害国事,杀他又有损声名,就利用饮食来毒杀;如果不这样做,就把他交给他的仇人,这叫做在暗中铲除奸恶。
官吏蒙蔽君主的办法有两种,一是诡诈,二是变易。
看到功劳就赏赐,看到罪过就诛罚,那么诡诈之法就会止息。对事情的是非态度与臣下的进谏不随便泄露,变易之法就不会被使用。
父兄贤士出亡在外,被称为“游祸”,这种灾害是敌国常常会利用他们来侵害国家。
受过刑辱的人遭到宠信,被称为“狎贼”,这种灾害是受刑之人愤怒时产生被侮辱的疑心而猜忌报复。
怀藏愤怒记住罪过却不发作,被称为“增祸”,这种灾害是那些被忌怒的人因担心被诛希望通过作乱来免去罪罚而轻举妄动。
同时倚重两位大臣、使他们权势相敌而没有偏重,被称为“卷祸”,这种灾害是臣下权势强大导致君主被劫杀的灾难发生。
轻率简慢、不自以为神,被称为“弹威”,这种灾害是导致后妃暗害毒杀君主的祸乱发生。
这五种灾害,君主如果不能真正了解,就会有被劫杀的事情。
官吏的废置,完全由国君做主国家就会平治,如果由诸侯大国做主国家就会混乱。因而英明的君主根据功劳来考评国内的官员,却用财利来贿赂国外的官员,所以他的国家能平治而敌国却被扰乱。
国家趋于祸乱的途径是,臣下憎恶君主,祸乱就会从外面发生,就像伤风得了眩疾一样,臣下如果遭到宠爱,祸乱就会从内部发生,就像吃了毒药一样。
上一篇:听说二月十七是木离黑道日,怎样回事儿?黑道日是咋算来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