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西楚霸王项羽灭秦国后,分封十八路诸侯为何失败?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项羽被誉为中国历史最为骁勇的将领,史学家称“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且在“霸王”一词通常专指项羽。

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七岁后随叔父项梁迁吴中,秦末民变期间在会稽郡(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被楚后怀王封为鲁公。前207年钜鹿之战中,项羽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四十万,进入咸阳后,杀秦王子婴,大秦帝国彻底灭亡。

秦朝灭亡后,韩生曾劝说项羽留驻关中,这样可以成就一世霸业,但项羽丝毫没有留在关中的打算,缘由有三:其一当时焚咸阳秦宫室,大火维持了三个月,已是“无不一片废墟”,残破不堪;其二关中人民对项羽大为失望,不得民心;其三项羽本人思东归,他说过“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此为成语衣锦还乡和锦衣夜行的由来。韩生为此批评项羽:“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听人说楚国人像是戴帽子的弥猴,果真如此)”这句话被项羽听说后,很生气,烹杀了他。

二十五岁的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本人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把华夏大地分封给各路反秦将领。不久,汉王刘邦从汉中出兵进攻项羽,展开了历时四年的楚汉和平。而项羽因分封不均引起矛盾,各路诸侯纷纷反叛,最初反被刘邦所灭,落了个乌江自刎的结局。

“分封不公”不断被认为是项羽与刘邦的生死交叉点,难道项羽的灭亡真的是因为分封不公形成的吗?

当秦朝覆亡之时,天下人公认首功当属项羽。虽然是首功但也离不开各地反秦大军逐鹿中原的破窗效应,所以,大家都希望这个时候项羽裂土封侯。实际上各路将领掌握兵马、各怀鬼胎,任由项羽再狂傲也是万万不敢自称帝的。而且,秦朝的郡县制无法无效压制地方的叛乱,导致秦朝短短15年就覆亡,历史经验并不多的情况下,项羽也只能选择保守的西周封建制,期望国祚长久。

关于项羽“分封不公”的说法来源次要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中韩信指出项羽“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我们先来看都是怎样分封十八路诸侯的?项羽次要是以战国七雄为蓝图将天下分成十八块,再加本人共十九块。

九江王英布:原为反秦首领,附属于楚怀王,在项家军中时常担任先锋,军功很高,项羽基于调度考量封西楚隔壁为九江王;

临江王共敖:原为反秦首领,附属于楚怀王担任上柱国,率兵攻下南郡一带,加上原爵位,封临江王;

衡山王吴芮:父亲吴申曾任楚国大司马,楚国灭亡后吴芮为秦国番阳令,反秦战事中以此占据番阳,自称番君,随项羽入关,以番阳郡封衡山王;

汉王刘邦:与项羽是当时反秦战事中最具战役力的队伍,最先入关中,功劳次于项羽。依照楚怀王商定先入关中者为王,但蒙受范增挑拨,以“巴、蜀亦关中地也。”为由将其分封到当时荒芜的巴、蜀、汉中,封汉王,名作分封实为流放;

雍王章邯:秦国精锐骊山军团的主将,因投降项羽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初一根稻草,在原秦地封雍王。曾击杀项羽的叔叔项梁,项羽念其作战能力与军功不记前嫌封在最重要的关中门户雍地为王防堵刘邦;

塞王司马欣:三秦之一。秦国精锐骊山军团的副将,因投降项羽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初一根稻草,在原秦地封塞王。早年项梁犯罪,当时为秦朝官吏的司马欣放走项梁,加上又劝章邯投降项羽,因而项羽对司马欣感激不尽;

翟王董翳:三秦之一。秦国精锐骊山军团的副将,因投降项羽成为压垮秦国的最初一根稻草,在原秦地封翟王;

胶东王田巿:田齐复国者三兄弟田儋之子。在反秦战事中因原齐王田儋战死,被叔叔田荣立为齐王。后因田荣赌气并未随项羽入关引发项羽不满,无视田荣将齐国三分,封田巿为胶东王;

齐王田都:田齐复国者三兄弟田荣的副将,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 封齐王;

济北王田安:田齐复国者三兄弟田荣的副将,背叛田荣随项羽入关,齐国末代君王齐王建的孙子,因攻克济北郡,封济北王;

燕王臧荼:原燕王韩广部下,曾随项羽救援巨鹿,后随项羽入关,受封燕王;

辽东王韩广:原燕王,原武臣部将,攻下燕地后自立为王。未随项羽入关,项羽因而将燕地二分属意臧荼为燕王,韩广则迁徙至辽东为辽东王;

代王赵歇:原赵王,赵国宗室。原自立为赵王的武臣死后被张耳、陈余所立,与张耳二分赵地,封代王;

中山王张耳:与陈余一同复兴赵国,随项羽入关,封中山王。陈余因后与张耳绝交未随项羽入关,仅被项羽封三县为侯;

西魏王魏豹:原魏王,魏国宗室。向楚怀王借兵攻下魏地,后随项羽入关,因项羽想占据梁地(东魏),封西魏王;

殷王司马卬:原武臣部将,平定河内郡,随项羽入关,以河内郡封殷王。据传为司马懿的先祖;

韩王韩成:原韩王,韩国宗室。向项梁借兵攻下韩地,虽后来韩地被秦夺回,但项羽仍以韩成为韩国宗室的身分封作韩王;

河南王申阳:原张耳之臣,巨鹿之战后率先攻下河南,项羽以河南一地封河南王。

项羽分封的依据次要是:

皇统派:胶东王田巿(齐)、济北王田安(齐)、代王赵歇(赵)、西魏王魏豹(魏)、韩王韩成(韩)。

草莽派:临江王共敖(楚)、衡山王吴芮(楚)、辽东王韩广(燕)。

草根派:九江王英布(楚)、汉王刘邦(汉)、齐王田都(齐)、燕王臧荼(燕)、中山王张耳(赵)、殷王司马卬(魏)、河南王申阳(韩)。

转正派:雍王章邯(秦)、塞王司马欣(秦)、翟王董翳(秦)。

从分类来看,项羽的分法其实蛮公平的,即便稍有人情的层面,但不否认十八路诸侯各个居功厥伟。七国中皆有平民领袖因功封王,僭越了当时封建思想浓厚的藩篱;燕、赵、魏、韩的宗室中亦有因功封王者(楚国已尊楚怀王熊心为义帝、秦国是战胜国故不封后人、燕国因宗室失落只好让韩广占了便宜)。秦、楚面积最大封为四块,齐面积次之封三块、燕、赵、魏、韩面积较小封两块。

当然了,分封也不是所有人都会满意,比如这三位虽然劳苦功高但却失封,他们是:

田荣:田齐复国者三兄弟之一,兄弟三人最早在齐地反秦,齐国第一次独立后田儋率先在齐地自立齐王,后田儋被章邯讨死,田荣改立田儋之子田巿为齐王。同时间当地齐人却又另立齐国末代君王齐王建的弟弟田假为齐王,田荣不满起兵击败田假,田假逃亡至楚国,于是田荣向项羽索田假。项羽因仇恨叔叔项梁舍义为救田儋战死,田荣非但置身事外反过来开口索人质,拒绝了田荣的要求。田荣一怒之下耍任性不随项羽入关,项羽也不满田荣无耻的态度,故不封田荣为王。

陈余:与张耳一同复兴赵国,起初两人陈雷胶漆且军功相等。在巨鹿之战,章邯与王离率领40万秦军将张耳、赵歇包围在巨鹿城,陈余当时在外围不敢贸然解围,只遣部下张黡、陈泽率五千兵马攻坚结果全军覆没。巨鹿之战后张耳仇恨当时陈余在外见死不救、不讲义气,陈余怒与张耳绝交,不随张耳入关。但项羽仍念在陈余与张耳军功相等,以三县封陈余为侯。

彭越:秦末战事中在梁地一带首领,曾是刘邦的重要战友,战役力非常高,擅打游击,甚至被视作中国游击战法的鼻祖。因未随项羽入关,而未被封王。

此三人虽然功劳都很大,但没被项羽封王也情有可原。首先项梁义无反顾的为了救田儋而战死,在项羽的眼中,他敬爱的叔叔就是被这群猪队友间接害死的。田荣一点表示都没有就算了,还敢对项羽指手画脚,项羽当然怒。结果田荣反而还赌气对项羽来说这种忘恩负义的人没什么好给他的。

陈余跟张耳虽然军功相等,但很遗憾陈余没入关就没有话语权。同样大张耳会不高兴,项羽只能在空中对陈余意思封个侯;彭越就比较不好说,可能被当路人了。

项羽的分封不分亲疏贵贱以军功分,不过却有个例外那就是刘邦。项羽未遵怀王商定封刘邦为关中王,反而听信谋士范增之言故意封在荒芜的巴、蜀之地,非常的心机。幸亏刘邦的朋友张良关说项伯在项羽面前搓圆仔汤,才让刘邦多得了巴、蜀与关中的入口汉中,因得了汉中之地才有后来的韩信声东击西

对分封不满的田荣打算把项羽的天下弄得动荡不安,除了本人统一齐地,宣布齐国第二次独立,也赞助同是天涯沦落人的陈余击败常山王张耳统一赵地,彭越也破窗效应在梁地捣蛋制造项羽麻烦。燕地方面,韩广因不满与臧荼瓜分燕地不肯前往封地,反被臧荼杀害。项羽分封完不到三个月,天下开始大乱。

项羽的分封虽然公平公正公开,但其实就是齐头式的平等而忽略了诸侯本身的才能与品德,也就是错封才是导致了刘邦、田荣一干人大肆反动。

无能型: 胶东王田巿:不肯听命于叔叔田荣,偷偷熘去胶东封地而被田荣杀死,田荣收购兵马后发动齐国第二次独立和平;齐王田都:齐国第二次独立和平时被田荣击败;济北王田安:齐国第二次独立和平时被田荣击败;常山王张耳:被陈余击败,逃往刘邦处;殷王司马卬:曾背叛项羽被陈平反抗,后又无法抵御刘邦,被刘邦俘虏;河南王申阳:无法抵御刘邦,投降刘邦;韩王郑昌:项羽杀死暗地支持刘邦的韩成后,派郑昌为韩王,后郑昌被刘邦部下韩王信击败而投降。

没品型:塞王司马欣:刘邦声东击西后,竟不战而降,只要雍王章邯孤身对抗刘邦,让刘邦顺利东进;翟王董翳:刘邦声东击西后,竟不战而降,只要雍王章邯孤身对抗刘邦,让刘邦顺利东进;九江王英布:项羽在齐地反抗田荣叛乱时称病不帮忙引起项羽不满,心虚的英布接受刘邦使臣隋何说降投靠刘邦;西魏王魏豹:彭城之战前跟风倒向刘邦,彭城之战后又跟风倒向项羽,最初被刘邦部下韩信击败,打算再度背叛刘邦投靠项羽,被刘邦部下周苛所杀。

十八路诸侯中,就有超过十位诸侯是不及格的,刘邦一路向东只要雍王章邯努力的御敌,剩下的不是被虐杀就是投降,几乎不堪一击。与其说分封不公,追求公平公正因而错封庸碌懦弱、不顾道义之辈,可能才是项羽得到天下的关键因子。

项羽的分封,如果肯破格多封一些给自已可靠的亲族、亲信,例如项庄、项它、范增、季布等等,也许不会短短三年就覆亡了。在汉朝之后的中国王朝,多少会封开国功臣为诸侯王,但在比例上也会分配一些同姓诸侯箝制异姓诸侯的扩张,或是如宋朝施行强干弱枝、重文轻武,弱化远端军人的权力,这可能多少都吸收了项羽的分封失败的历史教训。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