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日子之六十八 回老家儿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日子之六十八 回老家儿

我十二三岁那年,我爸爸领着我回岭南老家儿,回去的目的是想弄点儿青棒子回来烀着吃。

岭南说是我老家儿,其实我家祖辈是口里唐山玉田县人,那个时候口里年年闹水灾,实在过不下去了,19世纪80年代,我太爷、太奶、我爷爷三个人挑个挑子逃荒来到八沟街街边子的岭南落了户,到了1953年,岭南已经没有直系亲属了,表哥是舅舅家的,以前的帖子“二叔”里说的二叔是表叔,怎样个表叔一直不清楚。

吃过午饭才走,十多里地溜溜达达的走了一个多钟头,到了表哥家,就是我以前的帖子“雪中行”里说的表哥,他娶媳妇我们去过的。我爸爸和我去一块儿台地,这块儿台地是我爸爸种的,因为我爸爸是那里的姑爷,一个小山村都是亲戚,即俗话说的:里手儿赶车——没外拐,所以能弄一小块儿地种种。玉米棒子长的正壮,七里咔嚓的掰了一面口袋,就捎儿用镰刀砍了一捆光棍子。(光棍子是指没有结玉米棒子的玉米秸子,一般的比较甜,尤其是山地的,我们叫它“甜棒”)台地是小阴坡的,转过身来去阳坡,阳坡上长满了一人来高的黄白草,黄白草的茎秆细长中空,粗细也就是现在的水笔芯那样,比水笔芯粗不了多少,细的如圆珠笔芯,这黄白草上头长了一个类似小麦穗一样的东西,就是种子罢?叶子狭长特别的窄,一墩一墩的丛生,茎秆特别的光滑有韧性。当年黄白草是苫草房的好材料,听说黄白草苫的草房六十年都不漏,我上山下乡的时候住的豢养院儿房子就是民国时期用黄白草苫的,几十年了,草房顶已然发黑,草已经很薄了,但是不漏一点儿雨。

从远处看,黄白草忽忽悠悠的密不透风似的,其实黄白草长的很稀疏,只是长得高才显得密,而且这黄白草都是长在土地贫瘠的山上,肥沃的土地上更没有生长的。进了黄白草地,稀疏的草丛间有一棵一棵的小山枣树棵子,半尺多高,由于有黄白草的遮挡,枣树叶子不那么绿有些稀稀拉拉的,每棵小枣树结有两三个酸枣,虽然小酸枣结的少,但是个儿头儿比敞亮地方长的酸枣大多了,而且红的多,摘一个尝尝,甜酸且甜的味道居多,说啥哩,赶紧的摘吧,就一边吃一边摘,这路子忙活,摘了一布兜子,我意犹未尽还想摘,我爸爸看看天说太阳快落山了,赶紧回吧,还有十几里地哩。收拾收拾,我把镰刀塞玉米秸子捆里,背着布兜子扛着甜棒,我爸扛着玉米口袋,一溜边关咕颠咕颠的往家蹽,到家的时候天黑黑的了,十几里地还扛着一捆子甜棒,可把我累屁了。

吃过晚饭,小孩子们开始嚼甜棒,这甜棒和甘蔗似的,没有甘蔗粗,比甘蔗节儿长,水分特足特别的甜,小孩子们吃得嘴角都起“马嚼子”了方才罢休。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