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学”与“习”中的常识与大道理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学校里,“学习”是学生最最重要的任务,这两个字非常简单,却蕴藏着深刻而耐人寻味的理据。

《说文解字》中,“学”写作“敩”,既是现在的“学”又是现在的“效”,其意义是“觉悟”。在我看来,“学”是一种知识或者能力从0到1的过程,一个人不会游泳就是0,他去学游泳就是1。类似的,我们还有学书法、学舞蹈、学钢琴等等,我们也说“习武之人”,因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习”的繁体字是“習”,《说文解字》解释为“数飞也”,也就是小鸟一次又一次地起飞,以获得更好的飞翔能力。所以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如果“学”是一种知识或技能0到1的过程,那么“习”就是1到100的过程。这个环节在“学”之前做叫“预习”,在“学”的过程中叫做“练习”,在“学”之后进行反复“练习”叫做“复习”。如果不用特地去“学”而是在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我们就可以称之为“习得”。所谓“学而时习之”,说的就是一种知识,学习之后,还要不时地实践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上新课,就是要求学生要“学”,这是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的过程,而“习”则是一个巩固的过程,可以使这个知识点更为熟练地掌握并能够迁移到其他类似的场景当中。所以“学”是一个基础过程,“习”则是其下位概念。

孔老夫子把“学”和“思”对立起来,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同样地,我们也可以把“学”和“习”对立起来,如果一个人只“学”不“习”,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眼高手低,所谓“一看就会,一做就废”并不是你没学会,而是因为你缺乏足够的练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多做题确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一个人只“习”不“学”,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低层次反复劳动,你让一个学生做1+1的练习,再熟练也解决不了乘法的问题。

“学”和“习”两个汉字简明扼要地阐释了学习的基本原理,是一个螺旋状交替上升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反思本人的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想清楚,是引导学生“学”出了问题,还是“习”出了问题。同理,家长也不要轻易跟学生说“不学”,因为“不学”从根本上否定了学生求取知识的基础过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