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不同个性的孩子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那么到底有哪些不同呢?我结合本人的亲子活动和征询经验,分享一些心得,欢迎家长对号入座。
留意力、回应强弱五个方面对孩子个性进行区分,并给出适宜的教育和引导方式。
我的外孙女闹闹。猜猜,她多大?
/01/
家长应该下定决心,
培养孩子的生活规律性。
孩子日常生活,比如睡觉、起床、肚子饿、上厕所、洗澡的时间等能否有规律呢?
有规律,父母则比较好掌握,生活和学习都好安排;
如果捉摸不定,父母难照顾,生活和学习也会一团糟。
因而,让孩子有较为固定的生活规律,是比较恰当的。
3个月前的婴儿无论能否有固定的生活习惯,对之后的生活规律构成都没有影响。
家长从3个月后就可以考虑让孩子构成固定的生活习惯了。
孩子有生活规律,不只父母好抚养,孩子的情绪也会较为平和,遇事懂得变通。
/02/
喜静的孩子,家长要有耐心;
好动的孩子,家长要多带孩子外出消耗体能。
我们会发现:
有的孩子动作总是慢呑呑的;
有的孩子做事总像一阵风一样,三下五除二,做完了,但做的质量往往让家长皱眉头。
他们还喜欢跑来跑去,爬上爬下,坐不久。
喜欢“慢活”的孩子,家长往往给他们安排一些静态的活动,比如画画、手工、阅读;
好动的孩子,家长倾向于安排活动量大的户外活动、球类玩具等。
这些都是对的,从孩子的个性和喜好出发,这样,孩子会心情愉悦,也不会和家长闹别扭。
因而,家长首先要关注的是孩子到底是个什么个性,再决定他日常生活中的次要活动方式。
曾有家长问我们:为什么我的孩子整天和我扯皮,在沙发上跳来跳去,作业也不好好写,无论做什么都做了几分钟,椅子上像上了钉子一样。
因为,他的孩子好动,而家长没有安排一些大运动量的活动,让他把多余的精力消耗掉。
但是,在次要活动方式之外,家长还需要留意平衡。
带好静的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
让好动的孩子看看书。
总的准绳是:
好动的孩子以大运动为主旋律,适当安排阅读类的安静活动,对这些活动不要提要求,时间到了就OK。
好静的孩子以安排的活动为主旋律,适当安排户外运动,对这些活动不要提要求,时间到了就OK。
/03/
胆尝试
猎奇;
内向的孩子到了新环境会害怕,遇到陌生人会害羞,躲在父母身后。
所以,对于外向的孩子,我们要多留意安全教育,多多告诫提示,避免不测发生;
对于内向的孩子,我们不要对什么事都大惊小怪,要多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特别是去别人家做客、跟人打呼、问路等人际交往的机会来了时,家长不要去一句一句的提示“叫叔叔阿姨”之类。
最好是在家长的眼光范围内,让孩子独立去做、去开口说话,千万不要计较孩子说得好不好、妥当不妥当。
孩子只需做了,就会在不断尝试中自我纠正。
家长要相信:孩子比你更在乎本人的面子,这是这种个性孩子的特点!
/04/
过度专注的孩子,要提示他注不测
易分心的孩子,不要随意更换玩具
幼儿园在做亲子活动,当班老师悄然走进教室。
你会发现:
有的孩子立马坐得笔直;
有的孩子根本没看见。
活动过后,你去问孩子们:亲子活动都讲了些什么啊?
看见当班老师的孩子中,有一部分完全说不出;
另有一部分,他不只晓得,而且全程积极参与。
没看到当班老师的孩子,有一部分可能说不全(跟言语表达能力有关),但其实都晓得;
另有一部分,说话声音不大,还有点怯怯的,但说得非常好。
我们都希望本人的孩子是这“另有一部分”之中的一个,对吧?(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的孩子,都有本人的闪光点)
家长这么做:
小喇叭:本号创始人刘鸿雁的个人公众号,第二期福利来了!5月4日-5月31日,邀请5位好友关注下方公号,你和5位好友都可获得价值240元的家长课程《家长广泛关注的8个主题》。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
刘鸿雁儿童心理
过度专注的孩子,提示他留意
比如说“刚刚你们**老师进来了”,点到为止;
不要说“你们**老师进来了,你都没发现啊”,这是在指摘!
易分心的孩子,每次只买一个玩具,而且不要随意更换。
给他一个专注的环境,就是对他最好的协助!
/05/
对事物回应强的孩子,学会忽视
对事物回应弱的孩子,多加关注
什么叫对事物的回应呢?
比如受了冤枉,
有些孩子生气会歇斯底里地哭闹;
有些孩子只是瘪瘪嘴,一句话也不说;
有些甚至连嘴都不瘪一下,全闷在心里。
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对事物回应强的孩子,家长要学会先忽视,后客观判断;
忽视,是为了给予孩子一个自行消解的时间;给本人一个冷静的时间。
对事物回应弱的孩子,是容易被忽视的一群,家长要多加关注;
千万不要压制孩子的情绪反应,鼓励孩子用言语表达本人的情绪。
加强亲子沟通,做孩子的知心好友。
来源:刘鸿雁儿童心理
声明:本文为作者授权发布,欢迎分享转发。
一对一辅导征询进行中!
工作室服务理念:在充分了解家教现状的基础上,提供创意性的处理办法和担任任的家教建议。
次要团队成员刘老师
本号创始人,二级心理征询师,儿童文学作家,童话心理学家,上海严重教育项目核心成员。沙盘征询效果显著、广受好评。讲座千场,受惠万人。家教专著《管束与放手之间》,《乐桃桃玩穿越》荣获“上海好童书奖”,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优秀图书评选活动一等奖。
刘老师的征询理念和方法高老师
国家注册心理征询师,中国心理协会APPC少儿心理征询师。整合心理动力与认知行为取向,擅长处理儿童个人成长,情绪困扰,人际关系,学习困难,自我认知,职业规划及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百余人次征询案例。
高老师的征询理念和方法
李老师
七年心理学学习及实践经验,亲子活动讲师。2018年“家庭教育四进松江-童心悦读”活动教师,曾任双语幼儿园教师,中科院心理所儿童心理发展研修进修。擅长儿童心理成长,妈妈心理健康,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及教养指点,线上线下服务案例数百次。
李老师的征询理念和方法
本工作室在刘鸿雁的带领下,至今已提供服务3500多人次。2018年4月至11月,以“童话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项目“童心悦读”成为上海市妇联家庭教育四进项目之一,亮相“上海市家庭教育讲坛”。
“”了解更多征询师及征询服务
关注我们还可以快速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A叛逆,B爱发脾气,C固执,D嫉妒,E敏感,F急脾气,G磨蹭, H爱告状,I哭闹&耍赖,J立规矩,K胆怯和不自信,L安全感,M抗挫,N拿别人东西,O教育方法,P做个好爸爸,Q入园焦虑,R不合群,S兴味培养,T留意力,U性心理,V二孩教育。请关注本号后回复对应的字母,如“叛逆”回复“A”。
上一篇:结合对儿童文学的风格特点以及言语方式、对儿童美学特征进行分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