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篇《情欲、暴力、粗口...震惊了,这些东西竟“藏在”儿童文学里!》的文章,将目前很多学校、很多“教育专家”推荐的《斑羚飞渡》《狼王梦》《象的种族歧视》《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逐个进行了剖析,愤愤然地责备“这都是什么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
被“吐槽”的童书中的段落,来自公号“伊森妈妈童年馆”
这篇文章的作者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搜集素材,才“决定写下这篇文章”。表达了:“如果被广泛推崇的儿童文学作品中都‘藏着’这些东西,还让我们拿什么给娃看才安全”的深深焦虑。于是提出了一些建议:挑选书籍万无一失、作家要考虑后果、对不当课外读物进行“分级分类”,并标注“不推荐几岁以下儿童阅读”等。
虽然我没有看过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对家长们的这些焦虑深深理解。因为疫情孩子们被封闭在家进行网课学习期间,我就接到不少家长关于孩子通过网络接触色情进行征询的的案例,其中最小的孩子就是小学一年级,家长焦虑到“几乎崩溃”。为此,我专门通过微信平台做了两次主题为:《教会孩子游“黄海” 识别色情不沉溺》的公开课,一个晚上的听众达8332人。
因而,看到此文章,我的第一反应是:由于家长本身缺乏应对孩子们已经、正在、将要涉及“性描写”信息的能力,当他们看到这些信息时心生焦虑是必然。如何提升家长应对这种情况的能力,才是家庭性教育应该努力的方向。
于是,本文不去剖析这些儿童文学中的性描写能否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只想从各种传媒中“性”描写无处不在、色情作为自古到今各种文学作品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一客观现实,对家长朋友们如何从家庭性教育的角度应对“孩子接触色情”,提出以下建议。
互联网时代的传媒“黄”不胜防
传媒包括传统的书籍、杂志、广播、报纸,互联网时代传媒的载体也扩展到电视、电脑、手机、平板、以及孩子们从婴儿时期就玩耍的各种带声像的玩具。从最早的BBS诞生的“色情论坛”、到今天通过“VR”技术传递“身临其境”的“黄色”场景、一些让成年人都不可遏制的色情引诱,确实让家长头疼。
书籍是最陈旧的传媒之一,作为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次要载体,尤其是在语文学科中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次要工具,不可能、也做不到完全屏蔽关于“性”与“色情”嫌疑的内容。之前有家长告诉我,小学高年级推荐孩子阅读的儿童版《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四大名著,删除了“性描写”后的内容令人啼笑皆非,更可况有的内容见仁见智,人们对其能否属于“色情”内容还有争议。
那些小心翼翼保护孩子不能接触这些“乱七八糟、不堪入目东西”的家长,应该晓得的是,不只仅书籍中可能会有很多你的标准下的“少儿不宜”,互联网上(包括儿童游戏中)的这些“东西”更是远远超出家长们的想象,而孩子们都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的高手。
上个月,由中国计划生育协会、中国青年网络、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联合完成的《2019-2020年全国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动上网寻找过色情信息(包括漫画、小说、图片、电影)的比例(65.19%),与他们自动寻找性知识的比例(68.44%)只差3个百分点,都在2/3以上。
无独有偶,由团地方网络影视中心、猎网平台、中青奇未联合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危害分析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淫秽色情是青少年最容易接触到的不良信息(高达76.3%)。
此外,在商业电视剧和一些游戏机中,青少年仍然有大把机会接触到各种令成人都面红耳赤的画面。
给“黄海”加盖还是带领孩子学会游泳?
综上可见,孩子们大量接触这些内容的途径不只仅是书籍,更次要的是互联网。
互联网充斥的“色情”已远超出儿童文学的“性描写”。那篇文章作者要求作家要考虑后果,这是必须的;要求推荐及挑选书籍的学校、教育专家们要慎重,也是职责所在。但是,要这些做到“万无一失”几乎不可能。
而对不当课外读物进行“分级分类”,并标注“不推荐几岁以下儿童阅读”恰好达到“欲盖弥彰”的作用。君不见,那些在国外严格分级,“18岁儿童禁止观看”的作品引诱。
现实中,智能手机和平板的手游,让越来越多使用互联网的青少年沉浸其中,且呈低龄化趋势。一些手游靠色情、暴力吸引青少年群体,或者在游戏里设置充值圈套来攫取利益。青少年都是在没有监管的情况下去探索那个不断被家庭和学校隔离的“性欲世界”,色情与青少年碰面的机会比比皆是。
作者的愿望是良好的,可是,面对黄海众多、“黄祸荡荡”,凭强力把青少年完全隔离于“性信息”之外已是天方夜谭,孩子“涉黄”已成必然。
那么,我们给“黄海”加盖已不可能,唯有陪伴孩子游“黄海”,教会孩子“识水性”(识别色情及危害),盲目远离危险不沉溺才是王道。
怎样教会孩子游“黄海”?
(一)防备要从家庭做起
当下,不少为青少年提供的电脑和软件都带有“广告屏蔽”和“自动阻止不良内容”等功能。但这些功能要么让网络几近瘫痪,1/2的网站都“为了您的健康和安全被禁止显示”;要么根本形同虚设。现在的孩子玩平板和电脑的技术比父母厉害多了,只需几乎易如反掌。
学校的计算机课都是老师带着学习Ps和Flash之类的简单软件。大部分青少年接触色情内容的情况都发生在学校之外和家里。因而,要防备不良性信息对孩子的影响,必须从小、从家庭做起。
(二)尽早开始家庭性教育
从孩子开始接触各种信息,父母就要有能力不断指点孩子对各种信息进行辨识。各种媒介中色情信息普遍,堵疏不尽,对抗“错误性信息”最好的方法就是尽早开始家庭性教育。
诉你:你娃正在电脑上看我们”的广告,展示了“让每个青少年和家长最不想经历的社会性死亡场景”,也告诉家长:从成为父母那一天起,就注定了你有推卸不掉的保护孩子免受不良性信息影响的责任,也有尽早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责任,而且,家庭性教育越早越好。
(视频来自网络)
(三)建立家庭开诚布公谈性的氛围
1.从聊家庭、聊亲密关系开口(夫妻、子女);
2.不只谈“性”,还要进行性别教育(父母以身示范性别平等);
3.不设性话题的禁忌(凡是孩子猎奇的、你担心会出现的、已经存在的都可以谈);
4. 谈“性”的现实而非错误观点(性的美好、愉悦,以及性也会有伤害);
5. 家庭性教育的落脚点是培养孩子判断和做决定的自主能力(不给现成方案);
6. 家庭性教育成败的关键:父母要积极自动学习儿童性教育。
(四)协助孩子认识传媒
1.认识传媒特质(本质属性是盈利)
2.分析信息内容(辨识色情与科学)
3. 自动吸收学习(孩子性成长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涉及的一切知识、技能和态度)
4. 公开健康谈性(不回避孩子提出的任何性问题)
5. 了解多面现实(性的生理、心理、行为、道德、法律、文化、宗教、艺术等)
6. 做出明智决定(培养孩子正确做决定的能力,这才是走遍天下放心之道)
(五)让孩子了解色情信息真相及危险性,盲目远离
1. 夸大性欲性反应(目的是挑起人们不可遏制的性愿望,甚至违背道德和法律)
2. 强调性交忽略爱(认为性就是行为,忽略美好的性是双方情感交流和责任的担当)
3. 特写器官物化性(仅仅是器官的展现和将女性物化为泄欲对象,都不是真实的性)
4.鼓吹滥交性罪行(国家旧事出版署对这些信息界定为“色情”犯罪的规定)
5.成功引导做决定(盲目避免经常接触;能判断真伪对错;能分析思考;能做担任任的决定)
只要家长朋友们通过性教育协助孩子们具备了上述能力,无论是儿童文学的性描写、还是互联网“黄海荡荡”的要挟,您的孩子都具备识得水性不沉溺的能力,安全健康地成长。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胡珍 系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上一篇:作家殷健灵眼中的儿童文学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