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 /《乘着诗歌的翅膀》插画
月初,我们推出5月好书榜的虚构类、非虚构类,今天,月度童书推荐如约而至。
诗歌带来想象,传记启发感悟,本月推荐的多本与诗歌、传记相关的童书,让我们欣喜于当下童书创编在以各种新颖的方式和角度,讲述孩子成长过程中如何突破窘境,获得独立自信,并让本人深信居于生活的无限可能。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已经需要处理更为复杂困难的童年环境,今天的孩子们,能否读懂他们并且找到属于本人的回应。在立夏时节,提起想象的灯,让本人向前探索,更远一些探索。
# 5月童书榜
《草丛里的那个孩子》
《岸边的雅比》
《星河镇见》
《一只鹰鹞》
《乘着诗歌的翅膀》
《玛丽·居里和她的女儿们》
(排名不分先后)
《草丛里的那个孩子》
高凯 / 著
99kids·人民文学出版社
推荐人:陆梅
二十多年来高凯不断有心为孩子写诗。他在本人的童年里找诗,在“儿女辈和孙子辈”的童年里发现诗。
“天上的那些星星都是小时候点亮的”“原来/沙子是另一种水呀/沙子就是水的化石”“海水都是跑到岸边开花的”“鱼儿不是没有悲伤/鱼儿的眼泪我们谁也看不见”“一头小牛丢了/肯定是被牵牛花偷走的”“因为鸡冠花早上没有打鸣/所以上学又迟到了”……诗人高凯写给孩子的这些诗,虽然“小题大做”,但也天真无邪,充满了孩子般的调皮,就像是警句的耳朵,令已经也是孩子的大人们心里一动,恍然走进本人的童年。所以高凯在题记里说,这本诗集“谨献给已经、正在和即将经历童年的中国孩子”。
在写下《村小:生字课》这首影响广泛的代表性诗作后,二十多年来高凯不断有心为孩子写诗。他在本人的童年里找诗,在“儿女辈和孙子辈”的童年里发现诗,这本《草丛里的那个孩子》就是他和童年的一次次对话。有的对话是童话,有的对话是诗的回声,有的对话却叫人深思,作者本人说,“成长本身在警醒我们:始于一个人童年的诗教是一件关乎未来的大事情。”
《岸边的雅比》
[日]梨木香步 / 著
[日]小泽荣 / 绘
田秀娟 / 译
魔法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推荐人:陆梅
这是一个发生在人和自然的边上的奇妙故事,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孩子在童年里获得的对童话的信仰,多少年后,仍然情愿深信不疑。
梨木香步是日本当代奇幻文学作家,被誉为“观察事物最为上乘的作家”。在这个讲述奇特生物家族的生命故事里,扑面水畔清凉的风摇动灯芯草的气味、小船荡漾在湖岸边寂静得仿佛要发生一点什么的气味……
在一所寄宿制学校当老师的“我”,趁着假日学生们都回到了父母身边,常常一个人去灯芯草丛生的玛德依德湖边,在随波漂流的小船上看书。“我”由此遇见了一个长得像一只直立行走的刺猬那样的小人儿——库依族小男孩雅比。这是一种奇特的生物,既不是鼹鼠,也不是老鼠,最重要的特征是脸上有表情。在获得雅比的信任后,“我”逐步认识了雅比一家,知悉他们的生活习性,他们对自然的依赖和尊重,乃至对人类的警惕,以及家族之间温暖的友谊、英勇的冒险等等。这是一个发生在人和自然的边上的奇妙故事,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个孩子在童年里获得的对童话的信仰,多少年后,仍然情愿深信不疑。
《星河镇见》
荆枫 / 著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推荐人:李凌俊
作者不回避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努力思考、探寻青春期少年隐秘、复杂、向善、求真的内心世界。
这是一部至纯至真的小说,主人公是一群生活在常州的普通少年,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和家庭,带着各自的欢乐与烦恼、希望和向往,在求学的路上产生了碰撞和交集。作者用自然、诚恳的笔调记录下少年们在青春蜕变中独特的生命体验,把本人在平日观察到的种种细节、人与人之间的微妙情感嵌入到没有太多戏剧性的故事里,不回避成长过程中的阵痛,努力思考、探寻青春期少年隐秘、复杂、向善、求真的内心世界。因其真诚和真实,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会有代入之感,回想起本人已经历过的青春,这或许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记忆。
《一只鹰鹞》
炜然/著,侯开元/绘
阳光博客·北京日报出版社
推荐人:张滢莹
伴随着的是水墨+栅格动画的活动式呈现效果,一声声来自悠远文化的呼唤,在此刻生了根发了芽,并开出花来。
“一只鹰鹞放得高,线儿细细没拴牢。
一阵大风吹断线,翻个跟斗往下飘。
蝉在树上唱小调,一见吓得大声叫。
老鹰来了赶快跑,吱呀吱呀不得了。”
……
一只断了线的纸鹞从天而降,小动物们以为老鹰驾到,吓得四散而逃,最初却发现是一场虚惊——这是《一只鹰鹞》里用简约的民谣言语所讲述的一个短故事。朗朗上口的童谣背后,是另一个温暖的故事:儿童阅读推广人炜然的奶奶小时候在老家开封的城墙附近放风筝,不幸被拐又被弃,爷爷一家好心收留了她,并成就一段美满姻缘。这一首童谣,是奶奶独一的童年记忆。用这本绘本,炜然将奶奶的珍贵记忆永远保留了下来。
在轻盈、朗朗上口的文句中,船上唱小调的蝉、胆怯的青蛙、飞来飞去的蜻蜓……许多小动物的抽象活灵活现出现在孩子面前,伴随着的是水墨+栅格动画的活动式呈现效果,不只让小龄的孩子一下就沉浸其中,也登时唤醒了我小时候看栅格画片的记忆。大开大合的画面中,埋藏着许多小细节和情感上的曲折回转,一声声来自悠久文化的呼唤,在此刻生了根发了芽,并开出花来。
《乘着诗歌的翅膀》
珍妮弗·伯恩 / 著
贝卡·斯塔特兰德 / 绘
沈晓红、王语夏 / 译
奇想国·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推荐人:郑周明
这部绘本就像是以她的亲人口吻在讲述回忆,看着狄金森喜爱的知更鸟、大黄蜂、雏菊以及不可知的奥秘世界如何进入她的想象画面,化作一首首诗歌。
“我提着灯出门,去寻找我本人。”十九世纪的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几乎未出过远门,但她善于从生活的环境中寻找素材,坚持创作,56年的生命里共留下1800多首诗。但是限于时代环境,生前只公开发表过10首,其余皆为她去世后30年由亲友整理、结集、陆续出版。这部绘本就像是以她的亲人口吻在讲述回忆,看着狄金森喜爱的知更鸟、大黄蜂、雏菊以及不可知的奥秘世界如何进入她的想象画面,化作一首首诗歌,让本人的生活居于无限可能。
狄金森的诗歌太适合改编成绘本方式,作者在采用诗歌一般的言语与方式来讲述狄金森人生同时,也巧妙嵌入了狄金森诗歌的经典选段。当画面中狄金森的妹妹发现了她的诗歌从壁橱里化作无数蝴蝶飞向窗外时,不由感动于狄金森说过的一句话,诗歌,是她“写给世界的信”。此外,这本书属于“大人物传记图画书”系列,其他如女性数学家索菲·热尔曼、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等人故事也都值得一看。
《玛丽·居里和她的女儿们》
[英]伊莫金·格林伯格 / 著
[英]伊莎贝尔·格林伯格 / 绘
王梦娇 / 译
浪花朵朵·海峡书局出版社
推荐人:袁欢
在“居里夫人”的称呼之外,还原了真正的玛丽·居里的独立女性身份,并呈现了她的两个女儿伊雷娜和艾芙的成长之路。
一本极具感染力的传记文学绘本,从一个更为完整的视角来看女性科学家,在“居里夫人”的称呼之外,还原了真正的玛丽·居里的独立女性身份,并呈现了她的两个女儿伊雷娜和艾芙的成长之路。说得通俗一点,玛丽·居里的人生或许也是一种打怪升级,面对人们一次次的质疑,她就像个坚强的战士,一路摒弃掉那些标签,打碎了那些流言,二获诺奖,突破人生窘境。
而皮埃尔·居里早逝,玛丽·居里很早成为一名单身母亲,她与两个女儿的关系也是她人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两位女儿虽选择了不同的人生方向,一位跟随母亲成了科学家,一位成为作家,但她们都传承了母亲的独立自信,充满热情地追求本人的梦想。阅读这本书,可以让我们体悟到非一般的女性力量,同时心怀热爱与勇气。
新媒体编辑:郑周明
配图:作品插画
每天准时与我们遇见的小提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