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深耕创作50载,她说“生命无限,文学和文字无限”,省内外文学大咖致敬黄蓓佳:她称得上“国民作家”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六一儿童节前夕,著名作家黄蓓佳儿童文学创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文学评论家、作家、出版家,就黄蓓佳五十年来儿童文学创作展开充分而深入的探讨。记者了解到,自1972年在《朝霞》发表处女作《补考》以来,黄蓓佳在文学道路上已经跋涉整整五十载。

研讨会由江苏省作家协会、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主办,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中国作协副主席、江苏省作协主席毕飞宇,江苏省作协党组书记汪兴国等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省作协书记处书记贾梦玮掌管

研讨会现场

的针砭,对历史的反思是深刻、尖锐、复杂的,而她的儿童文学对故乡的追随、对童年的再现、对历史的回望,又是浪漫率真、神韵悠长的。

在邱华栋看来,黄蓓佳的创作,尤其是近年来的《野蜂飞舞》《太平洋大西洋》等,都将艺术审美、家国情怀、革命精神、人物命运巧妙融合,为儿童读者奉献了了解历史、敬畏生命、崇尚英雄的文学范本,讲述了温暖深情,催人奋进的中国故事。前提是,儿童文学作家只要俯下身子贴近儿童群体,运用儿童视角,深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和内心中去,真正了解少年儿童阅读需求、情感需求、知识需求,从思想性、丰富性和可读性上着手,不断提高作品的时代温度和现实深度,才能创作出真正为儿童喜爱、成人接受的精品佳作。黄蓓佳无疑做到了这点。

1977年,黄蓓佳考取北大中文系,那时的曹文轩已经是北京大学的老师,但其实他们是同辈人,曹文轩自认为像他这样对于黄蓓佳的创作思路心领神会的人不是太多。在他看来,黄蓓佳一开始就是真正的作家,是把文学性看得高于一切的作家。这么多年过去,她也未能学会让她的作品屈从于商业化需求。她对本人的作品一直有不可更改的文学要求,从构思到言语、从情节到细节都非常考究。

兰州大学教授李利芳认为,黄蓓佳是新时期以来为数很少的在全人生视域内定位儿童文学书写、且的确书写出真实而深刻的人生景观的作家。“如何‘为儿童’写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观念认识问题,在本质上是一个如何看待童年的问题。这一写作立场最容易导致的一个问题是‘以儿童为中心’后,就钻进‘儿童性’的限制里出不来了。”在李利芳看来,黄蓓佳区别于大多数儿童文学作家的鲜明的标识是,她没有被“儿童”的特殊性所束缚捆绑,她在健全的、全人生系统内自然看取儿童与成人、儿童与世界的关系,她看见了一种关系的本质,并以文字照亮“通明的童真与伟大的同情”这一独立的精神形状,“具有无法复制的美学价值。”

如果选中国的国民作家,她应该很合适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何平认为现在研究中很多人为的文学分类,客观上限制了文学边界的自在扩展。很多国家有“国民诗人 ”“国民作家”之说,如果让他来选中国的国民作家,黄蓓佳应该很合适。“所谓国民作家,是真正能够传达吾土吾民吾精神和心灵,能够开辟母语的审美想象的作家。黄蓓佳小说中,对于爱、善良、公平、正义、尊严等等作为人的基本尺度的尊重和呵护,使其作为国民作家,却又有人类性。”

南京大学教授王彬彬按照今天的标准,将《红楼梦》也看作是儿童文学,基于此,他认为,黄蓓佳不断通明’,她的儿童文学的最大特性就是以儿童为主体,从思想、情感等方面去提升儿童。杰出的儿童文学一定要有一些让孩子仰望的东西,让孩子垫起脚尖才能够得着的东西。”在王彬彬看来,黄蓓佳的儿童文学为什么好,就在这些方面。

评论家刘琼更看重黄蓓佳儿童文学作品中的现代性,“通过对黄蓓佳儿童文学世界我们可以一窥她的儿童文学观,也能够提炼出她的现代性,这个现代性并不因为她是一个资深作家或者她是一个新作家就先天具有,而是一种儿童观,作家对于儿童健康人格构成的认识,健康人格如何培养、健康儿童从何而来的认识,这样的认识体现出来一种现代性的东西。黄蓓佳儿童文学中对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一种日常性、正常性、恒常性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用行云流水、悄悄淡淡的方式呈现的,但其实里面是广阔的历史背景。”

她说“生命无限,但文学和文字无限”

回首这50年的创作之路,黄蓓佳婉言当初踏入文坛纯属糊里糊涂、误打误撞。1977年高考,她本来无机会报考北大理科,可父亲觉得一个22岁的大龄女孩智力已经开始走下坡路,读理科太迟,就这样选择了文学。“我是晚熟的人,50年是一点一点进入写作形态,50岁之前我经常怀疑本人选错道路,我感觉以我的性情和专注程度我可能更适合做实验室的工作,也许我能成为很不错的科学家,50岁以后我开始体验到写作的快乐,有了把控文字和思想的能力,现在我很庆幸当初沿着这条道路走。我不晓得接下来还能写多久,生命无限,文学和文字无限,想想我的体力和精力还能写,心里面就充满感激和感恩。”

毕飞宇表示作为从业50年的小说家、诗人、艺术家不难,“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一个事情,要承认一个现实,就是黄蓓佳的50年写作是高密度,几乎没有垃圾时间,这个我由衷的钦佩,50年来黄蓓佳靠她一支笔,为本人创造了一个世界,同时也为她本人博得了一个世界,何其辉煌、何其了不得”。

黄蓓佳感激作协为她举办的这次研讨会,“此后岁月希望我们大家还能够还在文学窗口彼此凝望,互相鼓励,互倒尊重,年长久远”,她也想告诉年轻作者“你们好好写,每个人都可能写满50年、甚至60年、70年”。 扬子晚报/紫牛旧事记者 黄彦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