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的电影,被认为是20世纪独一能与迪士尼、梦工厂平分秋色的东方力量。
是什么影响了宫崎骏拍出这些不朽的电影?
我们从宫崎骏给孩子的这份书单中,找到了一个答案。
01.
宫崎骏:拒绝被“划一划一”
“题材陈旧,没有票房”“一股子马粪臭”——这是早年日本各大电视台对《龙猫》的评价。
当时正是科幻电影流行的时代,而宫崎骏却是一个拒绝投合潮流、投合流行文化的人,“变得划一划一,是人类的宿命吧,我只能认为这是在走向毁灭”。
在披头士乐队大盛的年代,宫崎骏一首“赶时髦”的歌都没听过,不只如此,他的房间里连收音机和电视机都没有,也没有畅销小说,“我尽量避开流行读物,我意识到畅销书终究是一种文化泡沫。”
他最爱的还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就在一个和那些流行都无关的角落中。”
在他的电影作品中,有不少儿童文学的影子。《龙猫》的灵感宫泽贤治的《橡子与山猫》。在那个世界中,没有善恶的二元对立,只要人类与大自然互相猎奇、彼此敬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
1988年,《龙猫》获第43届每日电影奖日本电影大奖等24项大奖。这一年,宫崎骏47岁。
2001年《千与千寻》获第7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及第5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9项大奖。这一年,宫崎骏60岁。
2014年获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终身成就奖,这一年,宫崎骏73岁;
就这样,宫崎骏成为了开创一个时代的动画大师。《时代》杂志亚洲版评列“60年间的亚洲英雄人物”之一,“世界最具影响力100人”之一,“亚洲英雄人物20人”之一;英国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选他为史上百位伟大导演第25名。
在文娱圈里,不附和大众、不投合流行,特立独行还能大获成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选择从众容易,选择不一样很难,特别是面临投资方的压力,面临职业生命的危机,是什么,给了他坚定的力量?
02.
什么影响了宫崎骏?
从宫崎骏的新书《有书真好啊》里,我们可以看到,是什么影响他拍出这些不朽的电影里。
在制造改编自角野荣子的作品《魔女宅急便》的同名电影时,宫崎骏首先遇到的问题是该如何描画主人公琪琪。
这时,大量的阅读童书给了他很大的协助,他的灵感也是来自与那些童书之中。
“我总觉得本人体内有一个抽屉,虽然连我本人也不记得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
从这个角度来说,是大量的阅读,成就了动画导演宫崎骏。
在子女教育上,宫崎骏承认本人太痴迷于工作,是个不合格的父亲,“我欠那个孩子一个道歉。”
而这一次他应出版社的请求给孩子们出一份书单,却是他给所有孩子一份珍贵的礼物,或许,也是弥补他作为一个父亲的遗憾吧。
“我写五十本书的推荐文时,基本都是面向一位读者写的,他是我的一位小学生朋友。必须找图书馆中没有的书、风趣的书,不能推荐不好的书。一想到书会成为他的一部分,我就绝不想给他推荐不好的书。”
下面,我们从宫崎骏推荐书单的过程,来看他的阅读观和独特的选书方式。
其中,下文涉及的推荐书目,皆为宫崎骏推荐的日文书的中文版本,仅供参考,具体日文书目以书中为准。
03.
宫崎骏的阅读观
作为一位在动画片导演上如此有成就的大师,在电影制造上“反流行、反潮流”的宫崎骏,在给孩子选书的时候,也有他本人的独特的“选书哲学”。
第一、要读风趣的书,一本就够。
宫崎骏反对功利的阅读观念,他提倡的是:不要抱着”读书会让人思想深刻“那种想法、放弃“这本书很无效,所以送给你”的态度、放弃“攀爬百座山”的计划。
即便是他推荐给孩子的这50本书,也不是每一本都要读,只需孩子可以从中遇到一本本人喜欢的书,就足够了。
宫崎骏认为,家长应该把选择读什么书的权力还给孩子,如果一定要做什么,一定要填补孩子的阅读缝隙的话,那就要尽量选择奇特风趣的书。
部分“风趣的书”推荐书目:
《聊斋志异》蒲松龄 著,于天池 注,孙海通、于天池等 译,中华书局
《小熊维尼》[英]A.A.米尔恩 著,李文俊 译,译林出版社
注:以下推荐的书皆是在风趣的基础上的。
第二、要读插画有水平的书。
宫崎骏在制造动画片时,是出了名的“宫崎骏选书的时候,插画的水平是他特别感兴味、特别在意的,“插画是能起决定性作用的。”
在书中,他对倾慕的插画作品如数家珍,也数次提到了那些对他绘画手法有着深远影响的作品。在市面上版本众多的公版书中,宫崎骏最看重的,也是插画能否好看。
他对动画片挑剔至极,很少听到他赞誉别人。被记者问《你的名字》爆火,您怎样看?《鬼灭之刃》票房要超过《千与千寻》,您怎样看?他总是简单地回答:“我没有看”;对本人的得力干将庵野秀明的成名作《新世纪福音战士》他也说:“我连三分钟都没看下去。“
但是对他喜欢的插画作家,却是拍案叫绝:
对弗拉基米尔绘的《洋葱头历险记》,他说:在绘画方式上,这本书给了我很深的影响。
对谢泼德绘的《柳林风声》,他说:希望每位动画师都来临摹一下。打扮成妇人的蟾蜍,连背影都画得那么好。真是一位水平超高的画家。
对约翰·坦尼尔绘的《爱丽丝漫游奇境》,他评价到:虽然插画略微有些奇怪,刚开始可能不顺应,但习惯之后就会觉得这样的插画是无可替代的。在这本书的众多版本中,这一版的插画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这真的是暴君宫崎骏吗?这几乎就是夸夸团团长宫崎骏好么?
以上这几个版本在当当畅销榜上都不是排在前面的,比较难找到,这次我们的商务小姐姐钟钟都去找出版社给要来了不错的中文版本,也是大奖插画家,感兴味的读者不要错过这次的团购。
插图有水平的部分推荐书目:
《爱丽丝漫游奇境》[英]刘易斯·卡罗尔 著,[澳]罗伯特·英潘 绘,王永年 译,接力出版社
《小熊维尼》[英]A.A.米尔恩 著,李文俊 译,译林出版社
《柳林风声》[英]肯尼斯·格雷厄姆 著,[英]罗伯特·英潘 绘,任溶溶 译,光明日报出版公司
第三、要读名著,特别是欧美文学和奇幻作品
宫崎骏推荐名著的前提是:这些名著真的很风趣,他年轻的时候也读康德、黑格尔,还读《资本论》,但是都没读下去、受不了,“我希望有写这个世界的书。但我希望是比《资本论》容易看懂的书。”
他推荐给孩子们的入门书是《日本灵异故事集》和《聊斋志异》,其中《聊斋志异》的版本,他推荐蔡皋的绘本,这是宫崎骏50本书单中,唯逐个位中国绘者。蔡皋老师的引见,可以参考这篇:艺术家蔡皋:她从传统文化中走来,传承是使命,更是深爱。
大家可能发现了,宫崎骏的不少电影作品的原著并不是日本的,比如《哈尔的移动城堡》,原著作者是来自英国的戴安娜•韦恩•琼斯的同名小说,《阿尔卑斯山的少女》原著小说是瑞士的约翰娜·斯比丽的国宝级别著作《海蒂》。
欧美文学作品对宫崎骏的职业生涯有很重要的意义。在他参加工作之后,经常都没有拿得出手的选题,于是他集中阅读了大量的童书。当时正是日本长篇儿童文学涌现的时代,比如佐藤晓的《谁也不晓得的小小国》,他发现,在它们背后,更多的是外国儿童文学的成就,特别是英美国家的作品.
“不可否认,那些是基础。因而我认为,必须去读那些作品。”
在欧美文学作品上,他力荐英国作家玛丽、诺顿的《借东西的小人》,除了盛赞戴安娜·斯坦利的插画水平之外,还想亲身把这个故事改编为电影。
其它他推荐的风趣的名著还有《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霍比特人》等,其中《
部分推荐书目:
《海蒂》[瑞士]约翰娜·斯比丽 著,张丽丽 译,作家出版社
《金银岛》[英]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著,王宏 译,译林出版社
《霍比特人》[英]J.R.R.托尔金 著,吴刚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古堡里的月亮公主》[英]伊丽莎白·古吉 著,马爱农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
《小王子》[法]圣埃克絮佩里 著,周克希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第五、要读不讲大人道理的书。
宫崎骏追溯了儿童文学的历史,“始于大人想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希望孩子学好、积极上进这样的训教和做了错事要倒霉这样的告诫”。到了后来,“童心主义”的观点则是:童心是纯粹而值得尊崇的。
但是对他冲击最大的,是中川李枝子和大村百合子合著的《不不园》。
这部作品里没有大人的那些大道理,也不认同“孩子的成长、自立是最珍贵”的说法,“孩子虽然会变聪明、也会做很多傻事。孩子们有反复做傻事的权利,幼儿的世界尤其如此”。
部分推荐书目:
《不不园》:影响宫崎骏一生的经典童书。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野间儿童文艺推荐奖,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必读书。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宫崎骏从10岁读到70岁的小说,同名电影制造中。影响宫崎骏一生的经典小说,入选日本学校教材。
03.
儿童文学的意义
几十年过去了,宫崎骏依然是那个与主流文化格格不入的“反骨崽”。他很难接受3D动画技术,“虽然我坚持用铅笔和毛笔画画,但潜入人们脑中的数字化创作方式一天天腐蚀着工作现场。”
在幼年时,他亲历过东京大轰炸,看着燃烧弹从空中落下来,宛如一种火雨,父亲背着他从铁道的堤坝逃走;他经历过战后儿童文学的惨淡时期,对如今势头强劲的电视和游戏充满了质疑。
“孩子让我保持清醒”。
他认为儿童文学是可以重建生活的文学。那些影响深远的儿童文学,源头都是相同的,“儿童文学告诉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真是太好了,为孩子们送去活着真好、好好活着的加油声。”
一如他的电影,不断地告诉大家:这个世界值得活着。
END
文/编 | 涉川
值班编辑 | 王昱、小羊、几禾
上一篇:给学龄前儿童的课外阅读书单(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