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本人的老师!作者大大长期更新文章,愿阅读可以点亮每个人的生活。
★点击阅读全文,获取作者更多文章。
今天分享《西游记》。以前我们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中国这种情况大概就变成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万个《西游记》。
每个人都有本人的“西游情结”,“86版”电视剧中孙悟空那个从石头里蹦出来一飞冲天的镜头已经变成了永久的经典。动画版《西游记》主题曲的片尾曲相信很多小朋友也都会唱。《西游后传》那句,我欲成仙,快乐齐天。配上如来佛祖被赶出灵山,这一惊为天人的设计。也称得上是《西游记》改编的上乘之作。
日本国宝级动漫《七龙珠》配角就使用了“孙悟空”的名字。前期也有大量致敬《西游记》的元素。《大话西游》里罗家英一曲《only you》直接将对《西游记》的恶搞推到了极致。
《西游记》和《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体小说的新门类,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充满奇思异想的神魔小说,后来许仲琳的《封神演义》,朱星祚的《二十四尊得道罗汉传》等等,都有模仿《西游记》的痕迹,同时,《西游记》也是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魔幻现实主义的先驱开创者。
《西游记》的国际影响力首屈一指,据不完全统计,西游记目前已经有日、英、德、法、意、西班牙、俄、捷克、罗马尼亚、朝鲜、越南、波兰、匈牙利等多种译本。光日文译本就超过了三十种,海外对《西游记》的研究也尤其深入,大多从主题思想,历史背景,成熟过程,言语特色等方面进行探讨,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其实说到《西游记》的前世今生特别地有意思。这本书不是凭空完成的,而是改编自历史上的真人真事,大唐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唐太宗贞观元年,也就是公元627年,唐朝和尚玄奘花了整整17年的时间,跋山涉水,翻山越岭,前往天竺,也就是现在的印度,取回佛经657部。
可以说是一项伟大的壮举了。这些内容在《大唐西域记》《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
到了宋代,就有《大唐三藏取愈加完整的《西游记平话》,基本就补齐了西天取经的种种情节,跟现今的《西游记》非常地接近。
到了明代,才有学者根据这些民间传说,话本,戏曲的基础重新创作,完成了《西游记》的最终版本,也就是所谓的“明刊百回本的《西游记》”,但这位学者也就是《西游记》的作者到底是谁,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大朋友可能会说,不对啊,我们从小就晓得《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这是考试必考的重点啊,怎样会成未解之谜呢。这就得把时间倒回到明朝了。当时明刊百回本的《西游记》没有署名,只署了个“华阳洞天主人校”,到底是这个“华阳洞天主人”校对了一遍,还是说他才是真正的作者。
没人晓得。清代学者吴玉搢首先提出《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证据是清代的《淮阳府志》里写道,“吴承恩,《射阳集》四册卷、《春秋列传序》《西游记》。”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探索旧志,知《西游记》之作者为吴承恩矣。”
承认了吴承安是《西游记》的作者。这里所说的“旧志”指的是吴玉搢的《山阳志遗》。胡适在《西游记》考证引用了鲁迅和吴玉搢的说法,又一次将吴承恩认定为《西游记》的作者,就这样,吴承恩是百回本《西游记》作者的结论才盖棺定论。
但《西游记》很可能是一部重名书。明末清初的知名藏书家黄虞稷,家里什么书都有,编了一个目录叫《千顷堂书目》,就把吴承恩的《西游记》归到了“地理类”。与《东游路》,《南游记》,《游山志》放在一起。这难道不是旅游板块嘛。
当然也没人能证明吴承恩绝不是《西游记》的作者。毕竟吴承恩实实在在写了一本书叫《西游记》,现在也无从考证真伪,我们也下不了这个结论。只希望这个未解之谜尽早被解开吧!这么有名的书怎样连作者是谁都搞不清呢?我们要可以做一些合理的推测。
首先,年代久远,作者用个笔名,现代人肯定对不上号,比如《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个笔名,到现在还有人说《金瓶梅》是明朝内阁大臣徐阶写来讽刺严嵩之子严世藩的,还有一个缘由,《西游记》在明朝是一本禁书,作者大概率也不敢署他的真名。
《西游记》中有多处讽刺明朝皇帝的情节。比如著名的“车迟国斗法”,车迟国皇帝痴迷修道修仙,重用三个妖精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以致民不聊生。
熟悉明朝历史的朋友肯定晓得明朝的嘉靖帝,尤其迷信这些方士、术士,崇尚道教,还给本人封了一个神仙名儿叫“太上大罗天仙紫极长生圣智昭灵统三元证应玉虚总管五雷大真人玄都境万寿帝君”。
这个名字说起来跟个笑话一样,《西游记》就不服,明摆着将嘉靖皇帝写进了书里,自然就被禁了。还有一条,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对如来说,皇帝轮番做,明年到我家。在封建社会,这可是妥妥的造反言论。《西游记》毫无疑问是禁书中的禁书,当然这些都是与《西游记》有关的轶事趣闻。
那小朋友为什么这么喜欢《西游记》呢?最直观的应该是《西游记》里层出不穷的笑点。孙悟空是顽童的雏形,小朋友总是能在孙悟空身上找到本人的影子,爱胡闹,爱恶作剧,爱耍小性子。
孙悟空会根据身边人不同的特点,取不同的外号。有的妖怪是“作死的孽畜”,有的妖怪是“作死恶毛团”,北海龙王是“带角的蚯蚓”,猪八戒是“长嘴的呆子”,如来佛是“胖老头”,玉皇大帝是“玉帝老儿”,太上老君是“老倌”,气急败坏时,孙悟公私底下大骂观音菩萨,该她一世无夫。
这书里的妖怪也充满了喜感。两个笨蛋鲶鱼妖怪,一个叫“奔波儿霸”,一个叫“灞波儿奔”。颠过来掉过去念一遍,一下就记住了。平顶山上担任看守紫净瓶和金葫芦的小妖,“机灵鬼”和“精细虫”几乎是两个大糊涂蛋,非要拿本人看守的宝贝,换孙悟空的假葫芦,一个个打破了头也要上当。
狮驼岭的开篇铺垫得十分阴森恐怖,偏偏三大妖王派出一个恍恍惚惚的滑稽妖怪小钻风,嘴里念念叨叨,孙行者会变苍蝇,我要小心提防。这下直接给孙悟空提了醒,套出了一大堆词。
在这些可笑可爱的人物身上,看不到繁琐复杂的规矩,更没有啰里啰嗦的说教。孩子们在读书之余就能轻松地找到快乐。
另外,《西游记》是一本梦幻之书,它完满地契合孩子们的逐梦之心,第一是英雄情怀。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英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孩子却大多处于弱势。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了不起的战役英雄,邪气凛然,英勇无畏,嫉恶如仇,从来不向困难低头,是孩子们崇拜的偶像。美猴王的出现,成功弥补了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在观看孙悟空不断历险的同时,孩子们本人也可以当一回英雄。
第二就是这超精彩的情节安排。这不只仅是《西游记》吸引孩子的缘由,也是它最大的魅力。《西游记》是完全靠情节致胜的长篇通俗小说,更难得的是作者对于细节的把控也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连大故事中套用小情节都令人称赞。
孙悟空刚刚被唐僧救出了五行山,就正面遭遇了六个山贼,那个时候,孙悟空“奋起千钧棒”,直接将山贼敲成了肉饼,而六个山贼的名字却十分让人玩味。“眼看喜,耳听怒,鼻嗅爱,舌尝思,意见欲和身本忧”,这里的“眼耳鼻舌意身”指的就是佛家的六根,表达的自然是若想要出发取经,必先六根清净。而到了西天取经的尾声,唐僧师徒还是遇到了一群山贼,这个时候的孙悟空没有再用棍子将山贼们逐个打死,而是用了定身术小施惩戒,多了一分恻隐之心,仁慈之心。
孙悟空的暴虐心性自山贼而起,又随山贼而灭。这种首尾呼应的设计,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节圆环。“三打白骨精”也是妇孺皆知的西游故事,但在书中这个情节已经完全和“黄袍怪思凡下界”融成了一个全体。读起来环环相扣,精彩程度一浪高过一浪。
另外“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车迟国斗法”“狮驼岭降妖”,《西游记》中的精彩情节实在是多的数不胜数,即便是一个小的完全不起眼的情节,作者也要写出极高的可读性,以小见大,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无论是细节还是全体,《西游记》都达到了剧情制胜的极致,纯靠可读性和精彩程度留住读者,再体现本人独一无二的思想内涵。这本身就是一项非常伟大的工程,一个无可复刻的,了不起的文学奇观。放眼世界级别的通俗文学名著也是数一数二的。
第三,完满的神话体系支撑了全篇。“三清”“四御”体系只是故事运转的表面框架,内核还是在于两个字“奇幻”。《西游记》原著从没正面将本人的神话体系陈列出来,而是像挤牙膏一样,一次挤出一点点,带着读者层层深入,让人总有新概念,新事物出现的那种惊喜感。
这就跟孩子喜欢《哈利·波特》的缘由很像。《西游记》也是一部伟大的浪漫幻想文学,精彩绝伦的斗法,令人眼花缭乱的法宝,神仙之间,前世今生的种种纠葛与联系,构成了庞大复杂又无比惊奇的中国神话。
孩子们读书时,就像求知者或者探险者被未知的魅力所吸引,读完后还能在本人已有的理解上,生成新的幻想。《西游记》就是这么神奇,它能保留这种童年幻想,虽然不是童话,却能让童年之梦生生不息。
- End -
欢迎分享朋友圈 转载请获取授权
-作者-
赵梓君,每天一篇文章,记录工作生活、读书学习的点滴。做一颗传播爱的种子。
公众号:赵君。写作不只是在记录,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上一篇:一部完整厚重的中国儿童文学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