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从儿童的视角看出行——《出门之前》导读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典绘本导读系列-第267号

从儿童的视角看出行——《出门之前》导读

阅读推广人 石头

出门之前.mp33:50
来自经典绘本导读

一、内容简介

星期天的晚上,绫子早早地起床了,今天她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野餐。爸爸妈妈在忙着预备要带去野餐的东西,绫子也没闲着,她一会儿帮忙装饭盒,一会儿帮忙拉提包,可结果却是越帮越忙……爸爸妈妈一边说着“哎呀呀”,一边耐心地收拾残局。最初,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家人出门野餐喽!

二、绘本信息

书名:出门之前

文:[日]筒井赖子

图:[日]林明子

译者:季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适读年龄:2-7岁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

三、绘本导读

【封面】

解析:

《出门之前》的封面,和《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里的美依非常像,因为都出自同一位绘本画家林明子之手。

图中这个叫绫子的女孩,坐在地上收拾背包,往里装着吃的,地上还有一管颗粒状的东西,这是去哪儿呢!出门之前美食可不能少的。

孩子发现外面的世界总向往着出门,这也是他们社会交往的外延,看到大人出门就焦急到闹着带他们出门,每一次出门都会提前做一些预备,特别是孩子小的时候。但当孩子也想参与我们出行的预备时,我们会经常说去玩去吧,或是不用你帮忙,这时孩子会有一种怎样样的感受呢?这本书,展示了孩子的憨态可掬,也展示了爸爸妈妈的宽容和接纳。

【环衬】

解析:

环衬为淡淡的湖蓝,感觉很清澈、很平静,可以让人感到放松与温馨,是美丽而静谧的颜色,给人以无限遥想。湖蓝虽是一个冷色调颜色,但给人平静里面分发着理智。

结合故事的内涵一家人出门去玩,孩子总想帮大人做点事,可总是帮倒忙,理智的父母没有责怪,表现的很平静、很理智,这不正是湖蓝的质量吗?

【扉页】

解析:

椭圆的镜头下绫子还处于睡眠中,静谧而温馨。身边还有玩偶相伴,还有封面中的背包,背包的正面一列小火车喘着气在运转着,这两件一定是绫子最喜欢的爱物了,每一个孩子总有那么几件心爱的东西形影不离,绫子也不例外。

扉页就进入故事,交代故事的起点,睡醒后,应该就要出门了吧!

【第1画面】

原文:今天是星期天,绫子从床上跳起来,“刷”的一下子拉开窗帘。“哇哦!晴天,是晴天!”今天,绫子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去郊外野餐。

解析:

故事讲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小女孩绫子早早地起床了,因为今天爸爸妈妈会带着她去郊外野餐。这样的事情每个孩子都是特别兴奋的,通常也会像小女孩绫子一样早早的就睡不着了。

绫子醒来就急促的拉开窗帘看外边的天气,手里还提着那两件宝贝,只穿着睡衣,光着小脚丫,可见商定好的郊外野餐在绫子心中是相当向往的。也不知是错过了几次的商定才成行的。

从文字上看,“刷”的一下子拉开窗帘,那种急切的心情只一个“刷”就表达清晰了。看到晴朗的天,高兴的大喊“哇哦!”,此时,那颗小心脏可能已经飞了出去。头顶上的吊挂玩具正浅笑着看着这一切。

【第2画面】

原文:厨房里,妈妈正忙着预备野餐要带的东西。桌子上摆着那么多好吃的。桌子上摆着那么多好吃的。“我想吃一个饭团,行吗?”“不行,不行,忽然野餐时才能吃。”绫子坐在桌角吃早饭,忽然,脑子里冒出一个好主见

解析:

妈妈辛勤的背影揭示满桌野餐要带的食品,这么多美食能不吸引绫子的味蕾吗?妈妈明确这是野餐时要吃的东西,绫子很乖,没有蛮横不讲理的情绪出现。

你看,绫子一边吃着面包,眼睛却瞄着面团,想出了一个好主见,是什么好主见呢!

桌子两头有一个很大的方形空盒子,一双筷子放在旁边,这是妈妈预备携带食物的饭盒,可却让绫子瞄上了,于是产生了后续的举动

吃饭的绫子,抱着玩偶,身边是背包。这两件宝物外出时一定要随身带着嗷!

饭团是日本的传统食品。次要食材是米饭,次要配料是鱼片等。传统的日本饭团是三角状。饭团中裹上一颗腌制的酸梅,外面裹上一片干海苔包裹,携带十分方便。饭团与寿司相比感觉更平民化。饭团的可口与其便于携带的优点,使它至今仍然很受欢迎。

【第3画面】

原文:“妈妈,瞧!我帮你把饭盒装好了。”“哎呀!”妈妈大吃一惊!绫子把手在睡衣上蹭了蹭,说:“我告诉爸爸去。”

解析:

没有征得妈妈同意,她就帮忙装满了饭盒。这在5、6岁孩子自我意识发展的同时,认为本人已经长大了,能协助爸爸妈妈做事了,但还是做不好,也就是说还做不到大人的水准。

结果让每一个妈妈惨不忍睹的是各种不同类的食品一股脑都装入盒子里,这里有饭团、苹果、点心,还有双耳锅中煮制的类似莲藕一类的汤汁食品,满满装了一大盒。

作者采用3\4 的大画面来全景展现餐桌的狼藉,水杯倒了,水洒了一桌;食物太多以至每种都剩下一部分;一个空碗斜楞着挤在盒子的边上;一个苹果和勺子落在地上;装满的盒子让人五味杂陈。倒是玩偶坐在桌边很感兴味,这也代表着绫子的心态。

这时绫子的精细肌肉动作没有发育好,加上对食物没有条理性,这是这个阶段很正常的体现。你看,绫子的左手也沾满了食物,往衣服上抹一抹就太正常不过了。

“妈妈,瞧!我帮你把饭盒装好了。”“哎呀!”妈妈大吃一惊!却不见妈妈的身影。

妈妈看到这惨状,只是一句“哎呀!”对越帮越忙的绫子,既没有被批评,更没有怒吼。绫子反而不断浅笑着探索各种新鲜事物。这比起划一、快速,这样勇于探索的猎奇心似乎愈加值得保护。

书中体现了真正的儿童视角,将孩子对外面世界的那种渴望、兴奋和热切刻画得栩栩如生。而林明子典雅温柔的画风把孩子的每个神态变化和细微表情表现得分外动人。

【第4画面】

原文:爸爸正在刮胡子。爸爸的提包还敞着口呢。“对,我帮爸爸把包关上吧。”绫子去上拉锁,可是她发现有根带子露在外边,拉索拉不上呀。绫子用力拽那根带子,想把带子从包里拽出来。

解析:

爸爸正在刮胡子,可是绫子发现了问题,看到敞开的提包,绫子又想帮忙把包拉上。可见大人们做事也是丢三落四、考虑不周,要不让绫子无机可乘呢!

当绫子看到爸爸妈妈在忙着预备要带去野餐的东西,本人也没闲着,按本人的方法来帮忙,可是结果却是我们的孩子总是越帮越忙,一个小问题经绫子的手就能演变成大麻烦。

【第5画面】

原文:“爸爸,提包爆炸了?”“哎呀哎呀,爸爸一会儿来收拾。绫子快去换衣服吧!”

解析:

绫子起身这一提拉不要紧,用孩子的言语说“提包爆炸了?”笔记本、水壶、笔、药片、跳绳、坐垫像连环套式跳了出来。看来孩子总能发现大人的过错和粗心,所有要带的东西没有区分、没有独立包装的混在一起,总应该考虑用时能否也是个大问题吧!可能这是父母的问题,但碰上这样肯于帮忙的孩子就破绽百出了。

但难能可贵的是绫子的爸爸没有责怪,绫子的爸爸却没有像我们那样说话,而是带着一种幽默的口气一边说一边收拾,这样一来给了孩子一种鼓励,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父母的爱,也会让本人在一次次的经历中学会这方面的知识。

更多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属于比较传统的方式,比如制止孩子动手“参和”大人的活儿,能理解长辈生怕越帮越忙的心态,就像《出门之前》的绫子那样帮倒忙。

但孩子热心得忙前忙后,想做大人的事情,也许就这么几年,虽然长大后会做得更好,但那时也许就没了动手的意愿。

现在阻止孩子动手的愿望,怕孩子出问题。让孩子在父母的完全照顾下成长,没有学习、没有经历、没有失败,那以后你还指望他们做什么呢!如果让孩子习惯在父母甚至祖辈的“你还没有长大”中习惯饭来张口,那么孩子也会在“我还没有长大”中什么也不做,等长大了他们会照样做啥也做不好。

这本绘本从孩子的角度和心里出发,特别表达了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也告诉我们父母带孩子一起外出是特别有意义的事情,更告诉父母让孩子参与进来,不怕出乱子才是邪道

【第6画面】

原文:妈妈给绫子换上她最喜爱的衣服,“现在就出发吗?”“马上就走,绫子在这儿等着。不用帮忙了。”

解析:

妈妈可能已经把绫子弄乱的食物已经收拾好,妈妈出现在镜头面前没有一丝的埋怨,还是面对浅笑给孩子换上她最喜欢的衣服。你认同妈妈的做法吗?

妈妈帮绫子换上她最喜爱的衣服,让绫子等着,不用帮忙了。好动的绫子能安稳的等待吗?父母的任何一点不周到可能都是孩子挥舞的天地,可能都是孩子学习的舞台。但这时,一定有强大心理支撑的父母来支持。

作者的文字简约明朗,她常以女儿为故事角色的原型,精确的表达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不同的行为表现和情绪变化。而画者平日喜欢观察孩童,她以细緻典雅的画风,幽默生动的描绘孩子的姿势与神情,以及幼儿眼中所看见的世界。

【第7画面】

原文:绫子在镜子前乖乖地等着。“再打扮得更漂亮点儿……”

解析:

想必是爸爸妈妈已经收拾完随身带的东西,没有给绫子更多的机会。可能他们也正在穿衣打扮没有顾得上绫子,让绫子再等几分钟。

可就这见缝插针的几分钟,穿戴完整的绫子能呆得住吗?孩子的内心永远没有一丝安静而固守陈规的,否则那就不是孩子了。

女孩的天性都是爱美的,只需给她们机会和时间,她们都会刻意追求本人的本性。镜子前的绫子天真而好动,身边的玩偶就像是本人的妹妹永远跟着身边,还有那充满动感的背包。

【第8画面】

原文:“妈妈,我好看吗?”“哎呀哎呀,绫子……”妈妈用毛巾把绫子得脸擦干净。

解析:

绫子想让本人变漂亮,可是一会儿间又把妈妈的化妆用品舞弄的满地都是,本人的小脸不用说,玩偶的脸上也是如此,瓶子罐子东倒西歪,桌上地上四处都是。谁看到谁不闹心呢!

再看绫子的妈妈,镜子中映出的妈妈,只要一丝的惊讶,但没有慌张,文字中道出了妈妈的做法,没有喝斥、没有动怒,只是把绫子弄脏的小脸擦干净而已。

【第9画面】

原文:爸爸说:“去穿鞋吧。”“就要走了吗?”“再等五分钟。”绫子可等不及,她急急忙忙地跑出门去。

解析:

此时,爸爸也已经把绫子翻乱的背包收拾完,门口一只提着背包的手就是暗示。这个前视镜头中没有妈妈的头部照,只看到妈妈手中的毛巾已经变脏了。

画面之外的爸爸同样和蔼可亲地让绫子去穿鞋,而急切要出发的绫子却以为就要走了。“再等五分钟。”这句话不一定是爸爸说的。但绫子哪里还听得进去,急急忙忙要跑出门。

【第10画面】

原文:“妈妈,我摔倒了……”

解析:

爸爸让绫子去穿鞋,就要出门啦!绫子可等不及,急急忙忙跑了出去。可是……

画家没有让大小读者看到可怕的摔跤的镜头,但地下脏乎乎的一片和胸前、腿上和手上的印记已经彰显出来,不测情况又发生了。

看着本身的窘态,绫子没有哭闹,只是喊来了妈妈。

妈妈闻讯赶来,没有一句怪罪的话,只是跪在地上心疼地给绫子换上干净衣服,母子俩似乎在交流着什么,是问候、是告知、还是叮嘱呢?

这两个门口的画面,上一张是从屋内网外走,而本图却是绫子再门外摔跤后有回到门前。

门口爸爸妈妈的两双大鞋,头朝着里侧,这又暗示什么呢!

【第11画面】

原文:好,出发了。

解析:

还是那个不完整的镜头,没有让爸爸妈妈露脸,这只是让更大的角度给绫子。绫子仰头微笑着看着提着挎包的爸爸妈妈,让爸爸妈妈穿鞋。

在一系列“帮倒忙”之后,绫子总算做了件真正帮上忙的事情,出门之前,她将爸爸妈妈的鞋子摆好,看到这,心理就感觉暖暖的,不由得会心一笑。

绘本中父母对绫子的那份宽容和保护孩子积极性很让人感动,童心是小鸟,需要我们好好呵护。

【第12画面】

原文:“哇!去野餐喽!”绫子高兴地喊起来。

解析:

最初,终于可以出发啦!绫子大踏步走在前,左右摇摆的小胳膊和那舞动的小辫子体现了孩子的朝气,我们大人都已经久违了,虽然我们走过了那段历程,但已经成为记忆。

从始到终,镜头下的背景都是暖黄色的,这是家庭的温馨和爱,文中的爸爸妈妈也逼真的做到了。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作者再度携手,文图双剑合璧。真正的儿童视角,依从孩子看世界的视线高度,描写小心灵的感受。孩子对走出家门的热切和渴望,专属于童年的小冒险和小调皮。“家有儿女”的快乐与无法,孩子成长中父母给予的所有爱与宽容。

【封&底】

解析:

每个家里都会有像“绫子”这样的孩子,真的太贴近生活了。林明子一贯写实温暖的画风,就象熟悉的老朋友一样。读过之后立刻反思,对孩子有没有做到爱与宽容。

封底是绫子跟爸爸妈妈一起在草地上玩的样子,又是大团圆的封底画面。

林明子的绘本,每一本的封底的画面都是最让人感动,感觉温馨而向往的,也有治愈系作用的生活写实照片。

今天分享了林明子的《出门之前》很有感触,做合格的父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家都晓得带孩子出行的益处,可是我们更需要检讨是不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给孩子一个锻炼、经历的机会。为此这里从网上转载这篇文章,并做了删节,和大家分享。

带孩子出行前一定要做的六件事:

No.1 让孩子参与选择路线,本着对孩子尊重出发,让让孩子参与选择,便于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让他参与到家庭严重事件中。

No.2 预备路上的图书,旅途恰恰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时机。在旅途中,有很多等待的时光,等飞机、等火车、排队等待入场,有了书的陪伴,孩子就变得安静了。当然如果爸爸妈妈也可以以身作则,旅途中有书看,就愈加完满了。

No.3 给他讲当地的特点,和他一起找材料。在出发之前,要和孩子一起预习当地的风土民情,编成小故事,让孩子产生兴味本人想去,比我们带他去更重要。

No.4 教给孩子做每天的旅行计划,让孩子在心理上注重一起的旅行。

No.5 谈好每天的零用钱金额,并让他们本人支配,这对孩子克制花钱,养成良好的理财计划很有必要。

No.6 列出礼品单,和孩子商量这次要给谁买礼品,孩子特别高兴和用心,旅行回来让宝贝本人去送礼物,而且一定要讲出来为什么买这个,以及这个礼品背后的故事。

当然类似绫子的当帮忙是必然会出现的,而绫子父母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孩子长大了,你就更安心了让他们做本人了。

四、作者信息

林明子,194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横滨国立大学教育部美术科。林明子善于捕捉传神的细节,能精确地把握孩童的情绪感受,依照他们看世界时的视线高度,来描绘生活的情趣,画风清新灵动。其代表作品有《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阿秋和阿狐》《我爱洗澡》等,曾获得日本绘本大奖、日本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筒井赖子,1945年生于东京,毕业于埼玉县立浦和西高中,曾任职于广告公司。成为3个孩子的母亲后,她开始以“日常生活”中的人与事为创作素材,为孩子写故事。她和林明子一起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绘本作品,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阿惠和妹妹》《妹妹住院了》《是谁送的呢》等。筒井赖子的文字简单隽永、清新爽直,让故事中富于鲜明的爱的主题,配上绘者林明子温暖的色彩、柔和的线条,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季颖,1949年出生于河北省。高中毕业后历经农场工人、电力建设工人、自动化技术工作者、少儿图书出版社编辑等工作,1997年赴日本研究儿童文学。日本圣和大学大学院教育研究系毕业,获教育学博士学位。创作有《树的孩子》《青蛙卖泥塘》(获1994年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等儿童文学作品。译著有儿童文学理论著作《我的图画书论》及绘本“古利和古拉”系列、《小达摩和小天狗》等。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