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树枣文字网!

《诗经》唐风●葛生

树枣文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gé shēng méng chǔ , liǎn màn yú yě ;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

yǔ měi wú cǐ , shuí yǔ ?dú chǔ !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

gě shēng méng jí , liǎn màn yú yù ;

葛生蒙棘,蔹蔓于域;

yǔ měi wú cǐ , shuí yǔ ?dú xī !

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jiǎo zhěn càn xī , jǐn qīn làn xī !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

yǔ měi wú cǐ , shuí yǔ? dú dàn !

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xià zhī rì , dōng zhī yè 。

夏之日,冬之夜。

bǎi suì zhī hòu , guī yú qí jū 。

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dōng zhī yè , xià zhī rì , bǎi suì zhī hòu , guī yú qí shì 。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正文】:

葛:蔓生植物,茎皮纤维可织葛布,块根可食,花可解酒毒。

蒙,覆盖。

楚,荆条。

蔹:草名,蔓生植物,一名声乌蔹草。

蔓:蔓延。

予美:我的爱人,一说指妻子,一说指丈夫。

与:共处。

棘:酸枣,有棘刺的灌木。

域:墓地。一说指田野。

息:寝息。

角枕:方而有角的枕,一般有八角,所以说角枕。

粲,文采鲜明貌。

锦衾:锦缎被子。

烂:灿烂。

独旦:独睡到天明。旦:天亮。

夏之日、冬之夜:二句互出,以见其度日如年之情。日、夜,夏天日长,冬天夜长。

其居:指亡者坟墓。

其室:同“其居”。

【译文】:

一片荆棘覆盖着荒凉的葛藤,

蔹草蔓延的田野上一派凄冷。

我那心爱的人已从我身边消失,

谁来相伴?只要我瓜独的身影!

一片荆棘覆盖着长长的葛藤,

蔹草蔓延的田野上一座孤冢。

我那心爱的人已从我身边消失,

有谁相伴?只要我独寝的伶仃!

已经共眠的方枕是那么耀眼,

已经同卧的锦被是那么鲜明。

我那心爱的人已从我身边消失,

有谁相伴?我独自辗转到黎明!

夏天的白日是那么难挨,

冬天的黑夜又那么悠长。

只盼望等到那百年以后,

我也回到你居住的地方。

冬天的黑夜是那么难耐,

夏日的白天是那么漫长。

只盼望等到那百年以后,

我也回到你寝卧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从墓地凭吊至于归家所见,处处凄凉,字字思念,痛彻心肝。

诗的后两章说“归于其居”,“归于其室”,而其所“归”,则为“百岁”以后的事,无疑是指坟墓,“其”则是指所思之人。而且诗的首二章既写田野,又写坟墓,写得那样荒凉悲切,所以,我们认为,在历来关于这首诗主题的争论中,“悼亡说”更为确切。

此诗在艺术上颇具特色,一章言出门所见,触目伤神。首二句言所见野外荒凉景况,即江淹所谓“蔓草萦骨,拱木敛魂”。“谁与?独处!”分为两截,有呜咽不忍言之状,令读者不见其声却闻声泪俱下光景。二章再就上章更叠一层,心情更为凄惨。三章言入室所见所思,枕衾是关情之物,物在人亡,本不忍见,而“粲兮、烂兮”,偏又耀人眼目,更增得许多凄凉。“独旦”二字奇峭,有长夜漫漫,无限苦楚在。四章言“夏日、冬夜”,而不露“思”字,更见忧虑难消遣之景况。“日、夜”紧顶“独旦”来,“百岁”紧顶“”日、夜”来。末章言后事。“冬夜、夏日”,此换句特妙,有时光流转、物换星移之慨。“归于其居”、“归于其室”,照应前章三个“谁与”,拍合紧密。此即古人所谓“前注之而后顾之”之法。而诗人自然诉其真情,可谓天成。通篇没有一个“死”字,而其人之不存之意自见;没有一个“思”字,而又无字不在思念,运笔绝妙至极!通篇读来,“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之感随之而来!

#古籍守护人#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