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话剧缘何在观众中引起共鸣?近日,记者走进银川艺术剧院,探寻大型原创话剧《情系贺兰》的创作历程。
用文艺引领时代,全景式反映宁夏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经过20多年闽宁对口扶贫协作,当年不到8000人的闽宁村,现在已发展成为下辖6个行政村、常住居民超过6万人的闽宁镇。如今的闽宁镇已经建设成为一个“青山绿水,温馨小康”的塞上江南小镇,“干沙滩”变成了“金沙滩”。
为了将闽宁镇20多年脱贫攻坚的宝贵经验搬上舞台,全景式反映宁夏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2019年6月,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充分利用“首都带首府”文化战略合作平台,积极争取与中国煤矿文工团结成定点文化文艺帮扶对象并签署战略协议,聚焦现实、讴歌时代,联合创作话剧《情系贺兰》,以高艺术水准的脱贫攻坚剧,反映闽宁合作成果,弘扬讴歌“闽宁精神”。
“通过这部经典剧目,我们力求记录和描绘宁夏各族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雄伟诗篇,充分展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脱贫攻坚成就。” 银川艺术剧院党支部书记马可说。
深入挖掘农村现实题材“富矿”,作品既要叫好也要叫座
为了将话剧《情系贺兰》打形成一部千锤百炼的文艺精品,创作团队在创作思想上围绕“既要叫好也要叫座”创作思路,苦练内功,勇攀文艺创作高峰,力争创排作品不只要叫得响、传得开,而且要立得住、留得下,真正成为一个时代文化的标杆。
2019年7月初,借助中国煤矿文工团在银川演出的有利契机,该团党委书记刘中军带领创作人员深入基层进行采风,决定创作一部反映脱贫攻坚真实事件的原创话剧。剧作家陈鹏和费守疆先后受邀投入剧本创作,赶赴闽宁镇、西海固和贺兰山深处等地进行采风和体验生活,搜集素材,于2019年底初步完成了剧本创作。随后,中国煤矿文工团将此剧目按照2020年创作计划上报文化和旅游部,被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列入“2020年脱贫攻坚主题戏剧作品晋京展演”优秀剧目。
银川艺术剧院导演李大磊告诉记者,在《情系贺兰》的创作过程中,坚持“不喊口号、不唱高调”的创作理念,在排练中明确要求演员去掉表演痕迹,摒弃舞台技巧,回归朴实本真。
遵照艺术来源于生活,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提倡该剧目创排要“广接地气”,要注重发挥本土优势和特色,深入挖掘农村现实题材“富矿”,通过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小人物、小故事,多角度、全方位呈现出宁夏各族群众自给自足、艰苦创业、久久为功的扶贫攻坚恢宏画卷。
2020年5月,话剧《情系贺兰》剧组正式成立,以导演徐涛为主的主创团队,召开了数次创作研讨会,仅剧本就修改了6稿,进行了4轮剧本大纲的调整。随后,中国煤矿文工团团长贾雨岚等主创人员再次深入西海固、六盘山、黑窑洞、红堡寺、永宁县、闽宁镇等地进行采风访谈,真正地走进大山里、回归百姓中,和搬迁群众席地而坐拉家常,和扶贫干部田野路边谈谈心。他们走进博物馆、文化宫、民俗馆、电影院等地,领略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文化渊源,为剧目创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联袂演出,为话剧注入生机与活力
话剧《情系贺兰》取材于从西海固到闽宁镇搬迁以及福建援建闽宁镇发生的真实故事。一面是肆虐的沙尘暴,一面是高亢的秦腔和深情的“花儿”……扶贫干部郭闽兰,不远万里从福建来到宁夏,带着西海固的村民赵春生等人,在戈壁滩上艰苦开荒、种出了葡萄。
“在五年的扶贫工作中,援宁干部与当地人建立了跨越山海的情感。不只协助他们摆脱贫困,还协助他们建立起了决心
话剧《情系贺兰》作为2020年重点创作剧目,集合了强大的主创队伍和演员阵容。编剧陈鹏、费守疆是国内著名剧作家,导演徐涛是著名朗诵艺术家和表演艺术家,作曲是民乐团艺术总监刘湘和地方音乐学院作曲家张忠平。舞美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设计、道具设计、造型设计等都是目前工作在一线的精兵强将。
该剧由著名演员苗圃、聂远、贾雨岚、马驭崧等组成实力派阵容。其中,苗圃在剧中饰演福建援助宁夏的扶贫干部、第一书记郭闽兰,聂远饰演其丈夫迟子仪,马驭崧饰演带头搬迁的村干部赵春生,贾雨岚饰演故乡难离的老奶奶,还有许多富于表演经验的骨干演员和一批青年演员参与演出。同时,该剧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和银川艺术剧院的宁夏本地演员联袂演出,强大的主创阵容和演员队伍为这台脱贫题材话剧注入生机和活力。
“这部戏情节感人曲折,故事崎岖跌宕,既让观众了解到脱贫政策,又使人内心遭到震撼,演绎了一幕接地气、入民心的情感大戏,以小人物反映大时代,艺术地呈现了宁夏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日前,由中国煤矿文工团和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联合创排的大型原创话剧《情系贺兰》在北京二七剧场首演。(记者 王刚)
话剧《情系贺兰》演出现场。
上一篇:聊聊游戏本“叫座”的关键因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