磅礴旧事从上海作协获悉,著名作家叶永烈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在长海医院去世,享年80岁。
记者下午打通叶永烈家里电话,是其儿子的友人接通的。她向记者证明叶先生于今天早上刚过世,“目前还比较忙乱,没有什么方便说的,谢谢。”
叶永烈,笔名萧勇、久远、叶杨、叶艇。1940年8月30日生,上海作家协会一级作家、教授、科普文艺作家、报告文学作家。
叶永烈是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他以儿童文学、科幻、科普文学及纪实文学为次要创作内容,曾任中国科学协会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
作家叶永烈从11岁起发表作品,19岁写作第一本书,20岁成为《十万个为什么》的次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180多部著作。
其中,《十万个为什么》50年来已先后出版了6个版本,累计发行量超过1亿册,文章通常采用“为什么?”的标题,每一篇文章都是几千字的科学普及作品。
该系列图书在传播知识、普及科学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影响几代青少年走上了科学的道路。受其影响,冠以“十万个为什么”的图书层出不穷,成为少儿科普类图书的代名词。
1976年春,时任上海电影制片厂编剧的叶永烈发表奖;1983年之后,开始由科普和科幻作品创作转向纪实文学的创作。出版文学著作150余部,包括长篇纪实文学《1978:中国命运大转机》《陈云之路》《叶永烈采访手记》《星条旗下的中国人》《胡乔木传》《马思聪传》《傅雷与傅聪》《梁实秋的黄昏恋》等。
他曾对本人的创作做过一次数字总结:“前段时间我整理了我的科普作品,叫作《叶永烈科普全集》,有28卷,1400万字;我的纪实文学作品是1500万字;还有行走文学,《叶永烈看世界》21本,现在已经全部出版,500万字。”
在半个多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叶永烈建立了完善的个人创作档案,各种文稿、书信、照片、采访录音、笔记,作品剪报、评论、样书等均分类保存。
叶永烈长期从事中国当代严重政治题材纪实文学的创作,积累了大量的档案和口述历史材料,构成了相当规模的“叶永烈创作档案”,成为中国当代历史研究的一批原始文献。
作为最早采访傅家的作家,叶永烈藏有很多一手材料。在2016年接受记者专访时,叶永烈曾说,这些东西已经不可复制,那么多傅雷的亲友也都过世了,“我把这些采访录音、材料都捐给上海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会进行数码化,以后供后人去听。”
“叶先生交给上图的采访录音,我们都已经完成了数码化。前年他本人还来看过我们的转录现场,对我们的转录设备、管理流程都很满意。”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告诉磅礴旧事记者,得知消息后他觉得很突然,“今年一月我们还去医院看过叶先生,当时他夫人还有家里保姆还说等好转了,我们再把最新的捐赠证书给他。我们不断等着他身体好转。”
来源:科技日报综合磅礴旧事、北京日报等
编辑:刘义阳
审核:管晶晶
终审:冷文生
上一篇:科普作家叶永烈去世,怀念那个为我们回答《十万个为什么》的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