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小孩子写大文学。
为了这句温暖的承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泰斗陈伯吹倾尽其一生。
1981年,从宝山走出的陈伯吹,将多年积累下的5.5万元稿酬悉数捐出,设立“儿童文学园丁奖”。
经40余年发展,“儿童文学园丁奖”发展为“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今年恰逢该奖项落户宝山区的第十个年头,以此为契机回溯梳理该文学奖品牌建设历程,有助于更好地擦亮这一重要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上海精彩,助力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
“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用心研磨更多原创精品为守护童心而创立,因开放交流而多彩。
自2014年升格为国际奖项永世落户宝山,十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持续扩大全球传播力、影响力,丰富传播方式渠道,成为上海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组数据足以印证:10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累计参评国家近60个,累计参评海外作品数量超1500部。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国际性儿童文学奖项之一,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挖掘出一个个生动具象的儿童文学故事,以接地气、有灵气的叙事表达,汇聚起一批忠实粉丝。众多获奖作品立足儿童视角,既反映了社会热点问题,也浸润着传统文化、风土人情。
虽是文学奖项,但其通过线上线下的丰富载体活动,为孩子们构筑起充满想象力的原创儿童文学阅读空间,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会儿童文学世界的奥妙,以此养成终身阅读的好习惯,并积极营建培育亲子共读的良好家庭教育氛围。
讲好讲活更多中国故事,孵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温暖旅程仍在路上。
打开知名度,促进中外交流互鉴如何更好地促进中外儿童文学交流互鉴,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持续努力推动的方向之一。
作为大赛重要的品牌活动之一,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每年面向全球专业插画师以及所有爱阅读、爱绘画的少年儿童和绘画爱好者征集作品,激发参与者的创作力、想象力,期待培育出未来的插画大师。
从最后海外参与者寥寥,到如今海外参赛选手过半,相关担任人认为,这一变化离不开大赛组织机制的持续优化完善。比如,最后向外征集作品时,海外参赛选手需以中国儿童文学作品为蓝本进行创作。如今,插画展每年选取关键词。给定主题后,插画师们有了更明确的创作方向,也不会被束缚住想象力。
大赛以及原创插画展本身知名度的打开同样吸引了不少海外选手参赛。
始于1964年的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展,是全球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少儿出版物博览会之一。五年前,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携原创插画展参展,由此将品牌传播至海外。去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抽象宣传片再度亮相第59届博洛尼亚童书展,向全球儿童文学出版机构和创作者发出诚挚邀约。
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多优秀的插画师看到了广袤的中国儿童文学市场,跨越山海的合作佳话就此诞生。
意大利插画师克里斯蒂娜·拉诺特,曾4次参加插画展。她与中国作者吴文漫牵手合作的作品《红裙子》,就是由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孵化、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第一部绘本作品。“我能与中国儿童分享我的故事了”,每当有人问起感受,她都会这样兴奋地回答。她的部分作品也被珍藏于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供观众欣赏参观。
《红裙子》的出版,正是文学奖促进中外儿童文学、插画创作、出版、教育、研究、推广领域交流合作的一次无益探索。
丰实作家库,讲好讲活中国故事提升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品牌影响力,获奖作家的全球知名度是绕不开的关键衡量目标。
凯特·迪卡米洛、迈克尔·莫波格等一批国际知名儿童文学领域的杰出工作者,先后被授予年度作家奖及特殊贡献奖。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的儿童文学作家们,以其影响力为大奖注入含金量。
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们,也成为文学奖的“最佳代言人”。
2016年,刚斩获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不久,中国作家曹文轩便问鼎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初次获此殊荣。
以曹文轩为代表的一批实力派儿童文学作家走向世界,让越来越多中国儿童文学作品进入全球读者的视野。比如,曹文轩的作品被不少海外出版社购买版权,并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等多种文字。
关注大咖的同时,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也将目光投注于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儿童文学作家。在相关担任人看来,唯有夯实儿童文学创作队伍建设,才能打磨出更多具有中国情怀、世界视野的经典作品,提升中国儿童文学走向世界的竞争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曾以《橘子味的夏天》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优秀作品的青年作家庞婕蕾说:“长期从事写作,会有许多孤单、迷茫、焦灼、不确定的时辰,来自权威评委的认可是莫大的鼓舞。”时隔多年,她依然能记起站在聚光灯下领取证书时的那份怦然心跳。
不少国际评委认为,中国青年儿童文学作家的笔触细腻、情感丰富,但还需要加强想象力的锻炼。想要产出优秀的作品,善于观察的眼睛和充满想象力的思维缺一不可。
对此,在意大利博洛尼亚儿童图书展示场近距离领略各国儿童文学魅力的工作人员也深有感触。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内容创意,或是绘本方式,年轻一代的儿童文学作家们还需要跳出条条框框,为中国故事赋予新的生命力。因而,每年文学奖评审期间,组委会从全球范围内邀请各路大咖为青年作家们指点迷津,打破想象力的边界,触摸更多创新可能。
为培养更多的未来儿童文学作家,大赛还走进校园、社区,组织“‘笔尖上的童心’陈伯吹儿童文学创作大赛”等,由此激发广大少年儿童创作热情。
10年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先后累计开展各类活动超过800项,参与人数超千万人次。这些活动不只让更多少年儿童从阅读和美育中汲取养分,更不断提升文学奖的公众知晓度和佳誉度。
做厚品牌力,丰沛市民美育课堂人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而艺术也要回归生活。
过去,大量优秀的获奖绘本、画作被划一地放置于一排排书架上。
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虽为此辟出一隅,可参观市民人数毕竟无限,优秀作品很难走出场馆,走进生活。
如今,人们邂逅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方式不止于一本书、一幅画。从最美作业簿到上海自然博物馆内的昆虫主题插画展,近年来,在宝山区相关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持续丰富传播载体渠道。
金秋时节,位于美兰湖畔的大隐书局迎来新载体进驻。全国首个儿童文学主题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馆”正式开馆。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的主题馆,藏有约12000册儿童文学图书供借阅,全年将流通5万余册图书。未来,这里还将打形成为全球儿童文学创作的学术交流中心。
以陈伯吹出生的宝山为起点,文学奖的活动印迹遍及上海。从上海中心52层的朵云书店到每逢周末人气爆棚的上海图书馆东馆,一个个市民文化休闲新地标,都成了文学奖获奖作品的巡展地。其中不少地标更为此树起专属书架,提升获奖作品的标识度。巡展内容也不局限于绘本、画作。更多儿童文学名家受邀参加各类阅读推广讲座。在充满趣味的图书分享中,优秀作品有了更多接驳市场的机遇。
文学奖的品牌影响力还一路拓至长三角地区。从浙江省宁波市图书馆到江苏省盐城市少儿图书馆,一次次生动的阅读分享活动,持续扩大文学奖的品牌影响力。
文学奖相关活动也自动走进校园。今年,宝山区率先在全市首创美育新实践,从历年文学奖原创插画展获奖作品中优中选优,选出18幅主题积极向上、画面充满想象力的插画作品,作为作业簿封面,设计打造“原创插画系列作业簿”,并在宝山区中小学试点推广。
同时,围绕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等品牌,宝山区先后开设“小小插画师”亲子课堂,推出“宝山名家庞婕蕾‘风信子·创意写作营’”等系列活动,激发青少年的艺术创作热情,为小读者们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大量优质美育资源进学校、进课堂,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让孩子们解锁艺术的全新打开方式,拓展艺术教育新空间。
今年举办的上海书展上,陈伯吹童书屋初次结合ChatGPT新技术新使用,开发“遇见AI一起绘画”。通过互动设备输入关键词,观众可与人工智能“共创”生成插画,并将在后续巡展中展出。
牢记“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创设主旨和初心,宝山区还将持续提升文学奖的品牌影响力,推动全球儿童文学的交流互鉴,加快推进获奖作品IP开发和影视创作,统筹规划、破圈跨界,力争将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打形成为上海“让世界读懂中国”的文化名片。
专家视点:拓宽艺术视野,提升全球影响力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恰逢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落户宝山十年。文汇报邀请中国海洋大学讲席教授、国际格林奖获得者朱自强共同研讨这一文学奖的“下一程”该走向何方。
文汇报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原创插画展是一个观察大赛全球影响力的重要剖面。从最后海外参与者寥寥,到如今占比过半,您认为该赛事对海外作者的吸引力何在?
朱自强优质的文学奖项的影响力总是逐步积蓄起来的,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也是如此。它的前身“陈伯吹儿童文学奖”设立于1981年,是一个较有影响力的国内奖项。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一奖项升级为国际奖项的条件已经成熟。2014年,其升级为国际奖项。在这件事上,我们看到了文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是有联系的。
中国的快速发展是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对海外作者产生吸引力的重要外在缘由。而内在缘由则在于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的评选质量。
以我作为评审主席的2022年度绘本奖的评选来说,终评委员会的5名评委,其中既有儿童文学专业教授、图画书研究领域的专家,也有绘本作家和阅读推广人。丰富、多元的评委会组成结构,让评审工作得以在遵循绘本普遍的艺术创作规律的基础上,秉持多元的艺术价值观,保持了入选作品在创意、题材、表现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多样性。一个艺术视野狭窄的评奖是难以获得广泛的国际影响力的。
文汇报近年来,借助大赛溢出效应,中国作家纷纷带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登上国际舞台。您认为大赛还应在哪些方面发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朱自强近20年来,随着中国在全球影响力的提升,中国儿童文学与国际的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再加上一批优秀的作家创作出了具有较高艺术质量的作品,使得一批作家及其作品走出了国门,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
对于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来说,一方面要借助中国儿童文学已有的国际影响,修炼内功,继续发现、评出好作品。评奖是一个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作品的广泛征集,初评工作的严谨细致,终评环节的充分研读和深入讨论,都是一个优质的文学奖项必不可少的条件。扎扎实实地做好这些工作,评出好作品,就为加强国际传播、扩大国际影响力奠定了基础。
文汇报从“最美作业簿”、上海书展上的陈伯吹童书屋到长三角地区巡展,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近来持续推陈出新。您认为,接下来还应聚焦于哪些领域创新传播方式,持续提升其全球影响力?
朱自强要进一步提升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在国内乃至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我觉得还有一些新的工作可以做。比如,在每届评奖结束后,不只举办颁奖仪式,而且结合着颁奖仪式举办获奖作品研讨会;以奖项的名义举办面向儿童文学作者和编辑的儿童文学创作工作坊、绘本创作工作坊;组织获奖作家演讲等。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在意大利博洛尼亚童书展、法兰克福书展等国际书展上举办获奖作品发布会、研讨会等活动,直接让获奖作品与从事图书出版、评论的海外从业者见面,给予获奖作品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编辑:张睿芃
材料:文汇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上一篇:儿童文学作家沈石溪分享写作心得:生活积累和丰富想象缺一不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