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对孩子晚期阅读的误区,很多源于对绘本的认知匮乏。比如,许多绘本馆的馆长吐槽家长普遍的疑问:在你们这里借个书为什么比我本人买书还贵?还有的家长很困惑:有的书很便宜,十块钱里面有很多个故事,有的书特别贵,三四十块钱一本就只讲一个故事,还没几个字。
许多家长会抱着“实用”的态度,去买最便宜的书。然而,每一本书,它的定价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食品有健康食品和垃圾食品之分,童书也是。
绘本(即图画书)是国际公认的“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但不是所有有图画的书都是“绘本”(图画书)。
在具体讲述真正意义上的“绘本”之前,我们先来说说那些我们常见的“假绘本”。
这是我们去超市买个菜,顺便就可以带一本回来的书,价格很便宜。
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所有这一类的书画面全是一种风格,你分不出这本书和那本书在绘画上有什么区别。人物抽象永远都是Q萌Q萌的,背景永远是干净的草地和绿树。
猴子和松鼠一模一样的脸型。
男孩和女孩,双胞胎既视感。
猪八戒和司马光不过是鼻子和耳朵的区别。
这些都是电脑制图,模式化批量生产的书籍。不论是人物还是动物,男的还是女的,都是从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给人十分刻板的印象,整个画面毫无艺术感。长期看这样的图画,孩子的审美力、想象力都会遭到破坏。
这一类书往往是“三无产品”。封面上没有文字作者(改编者),没有图画作者,国外引进的书没有译者。比如这本《安徒生童话》。
“三无产品”是对读者不担任任,图画没有美感,文字内容的质量也得不到保证,许多所谓的名著,经过胡乱压缩改编,完全没了名著的精髓。
这类书成书非常快,成本小,价格自然也低廉。
而真正的绘本,是文字作者、图画作者、编辑人员等等共同努力、不断打磨的成果,一本绘本成书通常需要几年的时间,每一本绘本都自成风格。
下面,我们通过了解故事类绘本的一般构成来感受绘本究竟有什么了不起。
此图取自彭懿老师《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一书
绘本,即图画书,英文名“Picture Book”,“绘本”一词取自日语中图画书的叫法 "えほん"的汉字写法“絵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绘本以图画为主,附以少量文字。
通常,绘本是用图画和文字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层面交错、互动,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存在一种特殊的只要图画没有文字的图画书,即无字书。
一本完整的绘本通常由封面、封底、环衬、扉页、注释组成,许多精装本还有护封。
护 封护封又叫“书衣”。有的精装本会给书穿上一层书衣,这层书衣除了能更好地保护绘本外,其前后勒口处往往会留下一些与本书相关的信息,比如作者的引见,对本书的评价、获奖情况等。这些信息对我们阅读书籍会有一定协助,也不要随便错过哦。
通常,护封和封面都是同一个画面,但也有例外,比如下面这本《火车头》的护封图和封面图全然不同。
封 面封面非常重要。
我们看一本书,首先会看这本书的封面够不够吸引人,本人选书的孩子,通常也是从封面的图画来判断本人能否喜欢这本书。因此,绘本的封面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细心考量的。
绘本的封面带给我们第一印象,我们可以从封面的标题和图画去猜测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比如这本《好脏的哈利》,根据标题和图画,我们可以猜测哈利是一只狗的名字,这是一个关于狗狗的故事,可是为什么说哈利很脏呢?那只黑黑的狗难道就是哈利弄脏了的样子吗?在这个封面的吸引下,孩子们对故事充满了期待。
多数封面的图画都取自注释内的一幅图,但也有另外创作的,比如《好脏的哈利》额封面就是专门设计的。
有许多的封面和封底拼起来是一幅完整的图。
比如《这样的尾巴可以做什么》,光看封面,我们并不晓得这是一条什么尾巴,而封底一展开,谜底就揭晓了。
在封面上,除了绘本的题目,还会写明文字作者、图画作者、翻译者,出版社等信息。这是一本书最基本的态度,与那些“三无”书籍有着本质的区别。
有极少数的封面为了让画面达到某些特殊的效果,会略去多余的文字,不过作者的信息仍然会在里面书名页出现。
环 衬环衬是封面与书芯之间的一张衬纸,通常一半粘在封面的背后,一半是活动的,因其以两页相连环的方式被使用,所以叫“环衬”,也有人把它抽象地称之为“蝴蝶页”。
环衬很容易被人忽视,现实上,每一本图画书,环衬都是精心设计的,一些纯色的环衬,在颜色的选择上会与图画书内页的底色或书本主题相契合。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的环衬是许多色彩的条纹,而这些色彩都是在内文中出现过的。
许多图画书前环衬和后环衬是一样的画面,也有一些会有区别,而这个区别往往与故事内容相关。
有一些绘本,故事从环衬就开始了。比如《月亮冰激凌》:
有一些环衬的图案悄然透露了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需要读者细心去发掘。
比如国内原创绘本,白冰的《爸爸,别怕》。前环衬上画着许多开着白花的草,和几只小兔子。看过注释就晓得,这些草是会让人变成兔子的兔子草,熊爸爸就是吃了兔子草变成兔子的。前环衬上的兔子也许就是其他动物吃了兔子草变的吧。再看后环衬,是几只兔子在吃蜂巢,熊爸爸就是吃了蜂巢才变回熊的,那么这里的几只兔子恐怕马上就要变回真身了!
再比如宫西达也的《好饿的小蛇》,前环衬上,一条小蛇在树林里散步,他一路上见什么吃什么,吃了什么,他的肚子就变成了什么外形,后来他把一棵长满红苹果的树也“咕咚”一下,一口吞进了肚子。他的肚子霎时变成了一颗苹果树的外形,他的眼睛上也打了叉叉,看上去情况十分不妙。可是翻到后环衬一看,小蛇笑嘻嘻地说着:“啊——真好吃。”再看细心一点,前后环衬还有什么区别?前环衬上以一棵苹果树,而后环衬上那棵苹果树断了,正是被小蛇吃掉的。
环衬还会有其他许多方式,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孩子们通常也不会漏看,我们在讲图画书的时候,要留点时间让孩子慢慢品尝环衬的内容。
扉 页扉页就是环衬之后,书芯之前的一页,又称“书名页”。上面写着书名、作者、出版社等。
扉页的作用是万一书本封面丢失,通过扉页也可以晓得这本书的书名。
绘本的扉页除了书本信息等文字内容,也有图画,这些图画也是与绘本内容本身密切关联的。有一些扉页和环衬一样,故事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鸭子骑车记》:
有的扉页上的图画书会给读者留下一定的悬念。
比如《大卫上学去》,这个高高在上插着手的人是谁?她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的?
正 文绘本的注释一般都是“图画与文字交错表达”的,成人由于受文字的禁锢,往往注重读字,而孩子则更多的把留意力放在图画上面,现实上,图画书的故事是图文合奏的。
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说:“一本图画书就至多包含着三个故事: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一个是图画暗示的故事,还有一个是文字与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在《说说图画:儿童图画书的叙事艺术》一书中,佩里·诺德曼说图画书是“一种微妙而复杂的沟通方式。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图画书用视觉信息来补充言语信息;而作为视觉艺术,图画书又聚焦于视觉图像的意义层面。”
关于图画和文字如何交错讲故事的问题,我们可以在以后的“精品绘”中慢慢感知。
这里可以先举几个小例子,来感受图画书的独特魅力。
经典图画书《晚安,月亮》里,彩页的色调越到后面越灰暗,四周越来越暗,就好比小朋友慢慢入睡,非常贴合晚安书的氛围。
《晚安,月亮》前后色调对比。
《晚安,月亮》的作者还有另一本非常经典的图画书,那就是《逃家小兔》。值得留意的是,作者把《逃家小兔》里的一张插图挂到了《晚安,月亮》的墙上了。只需同时看过两本图画书的小朋友,都会发现这个细节,而这种发现会给小朋友带来很大惊喜和乐趣。
看见墙上的这幅画了吗?
别看图画书只是几页画,文字少,信息量却很大,在画面里,往往藏着很多意味深长的细节,我们在读图画书的过程中千万不可只顾读字而错过精彩之处。
封 底读完注释,翻过后环衬,合上书的时候,不要忘了再看一下封底,有些故事不断延续到封底,封底才是故事最初的结局。
比如《第一次上街买东西》,封底是一幅很温馨的画面,妈妈抱着小宝宝在喂奶,小女孩坐在妈妈对面喝牛奶,她的一条腿还架在妈妈的腿上,两个膝盖上都贴上了创可贴。在注释里,小女孩一个人去买牛奶,期间还摔破了膝盖,封底就是延续了小女孩买牛奶回家后的情节。
再比如宫西达也的《赞成》,五只狼最初商量决定放了小猪去吃苹果,大家表示赞成,最初的封底就是五只狼正在搬运苹果的场景。
了解了绘本的一般构成之后,相信你对绘本有了更深的认识。图画书不是单纯的画册,也不是简单的带图画的故事书。它是一种特殊的、综合的艺术表现方式。通过阅读图画书,孩子们可以锻炼多方面的能力。
同时,你也能感遭到绘本作者和编辑做绘本的用心与不易,便也容易理解绘本何以价格如此昂贵。
不过,又有家长有疑问了:“你说绘本贵,也不见得呀!和你说的绘本一样,也不是电脑制图的书。某宝上都是5块钱一本,小店里论斤称。”
很遗憾,我想这是遇到盗版书了。除了选“对”的书,我们还需要选“真”的书。这是晚期阅读中很重要的课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