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测的侥幸签》
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关于走运的故事。
但故事配角貌似又有点不走运,因为他在出场的时候就已经是个死人了——
配角是个得到了过往记忆的鬼魂,连本人姓甚名谁、是男是女都不晓得。
独一晓得的,只是本人已经挂了,现正急着赶去投胎——
在路上,Ta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男孩,普拉普拉——
Ta被告知,本人生前犯下了大罪,恐怕不能顺利投胎——
Ta不测中了一个签,这张签送给了本人一次重生的机会——
Ta将要被送往人间,并附身在一个刚刚死去的少年身上——
Ta被要求在人间的这段时间里重新体会生命的价值,找到答案之后才允许重入轮回。
当Ta再睁开眼之后,看见的是一间白色的病房和两张哭泣的脸庞——
这个无名鬼魂就作为少年“小林真”重生了。
能重活一次当然很侥幸,但活过才晓得,生活并不容易。
像Ta附身的这个少年小林真就面临着不少问题。
小林真是他杀而死的,他生前学习差劲,是个备受欺凌的主,学校里一个朋友都没有——
小林真的家庭也不和睦。
父亲人品虽好,但太老实,永远只会做着毫不起眼工作,职场上升迁无望。
小林真在家中很鄙视他——
母亲呢?她就太不老实了。
母亲喜欢趁着父亲加班时,和别人搞外遇——
小林真的哥哥就无所谓老实不老实,他是冷漠。
哥哥成绩优秀,打心底瞧不起差劲的弟弟,时时辰刻都是一张孤傲冷漠的脸——
学校压力巨大,家里也矛盾重重。
小林真又碰巧目睹了本人暗恋的妹子和中年大叔开房援交——
更悲催的是,他竟然还看到本人老妈和另一个男人从那个宾馆里走出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小林真无法承受这一系列的打击,才决定他杀——
而这个无名鬼魂接替了小林真的身份要来面对这些问题了。
或许这些问题在很多人看来都不算什么大事,但配角只要14岁的年纪,回想我们本人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可能将本人代入到故事中去。
试问,
谁在年轻时没有过升学的压力?
谁在年轻时没有过家庭的矛盾?
谁在年轻时没有过被抛弃的感觉?
这些事后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一旦把本人代入,一旦回到那个时光,一旦找到情感的共鸣点,很容易让人感同身受。
故事作者对少年时期的那种微妙心理变化拿捏得相当到位。
这就不得不说一下原著作者了。
这部动画改编自小说,小说作者名为森绘都,是日本一个很有名的儿童文学女作家。
《不测的侥幸签》是她的招牌作品,1998年出版后还获得了第46届产经儿童出版文化奖。
因为故事质量不错,2000年便改编成了真人版。
残念的是,真人版的影响力不高,评分人数都没超过200人——
直到2010年改编成动画后,才迎来了井喷式的迸发,将近3万人在豆瓣上打分,分数8.2——
它影响力这么大,或许你认为这是动画体裁的功劳。
因为动画的表现力很强,能表现出很多真人做不到的画面。
不信?下面这个表情你做一个试试?
很多人觉得,强大的画面表现力,再配上一个优秀的故事,能得个高分也合情合理。
这句话放在这部作品里我只同意一半。
因为《不测的侥幸签》并非是靠表现力取胜,正好相反,它还一再克制华丽的表现方式。
首先,它的画面和人设就不怎样讨喜,甚至还有些丑。
比如里面的妹子长这个样子——
人物也木有啥表情包,就是现实中的普通神态——
它的场景也是努力靠近现实,展示出足够的真实性——
(话说这张黑白照片是手绘的,你看得出来吗?)
如此朴实无华的动画为何要比真人版的影响力高那么多呢?
阿政认为,这是因为动画更贴近这个故事的主题——色彩。
这个主题其实从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作品原名为《Colorful》,直译过来就是丰富多彩——
故事中每一个人都是丰富多彩的。
色彩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而动画就通过对颜色的隐喻,很好地将这个主题给烘托了出来。
比如全片前70分钟里,无名鬼魂因为遭到小林真的影响,一开始只看到他人不好的一面,
Ta不想原谅出轨的母亲——
不愿和冷漠的哥哥多接触——
也不想和懦弱的父亲交流——
Ta只看到了人们身上单一的色彩,内心感到很压抑。
故事画面就呈现出了阴冷灰暗的色调,比如这样——
还有这样——
而在后面的剧情里,Ta慢慢看到了人物身上的多面性,晓得了更多的色彩。
比如搞外遇的母亲在儿子出事后,断绝外遇,回归家庭,努力做好一个母亲——
本以为瞧不起弟弟、只在乎成绩的哥哥,其实在心底也默默关怀着弟弟,甚至为协助弟弟而放弃了他不断预备的考试——
而父亲虽然退职场上老实,退职场之外也是个挂记儿子的好父亲——
Ta慢慢豁然,内心逐步放开,故事的全体色调也趋于温暖。
像这样——
还有这样——
动画用颜色的色调变化来暗示配角的心境。
配角逐步晓得人不是只要单一的色彩,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就像Ta在故事中说的——
“每个人都是多彩的,有肮脏的颜色,也有美丽的颜色”
这是世界上最基本也是最普通的道理。
可一开始,少年小林真怎样也接受不了这一点。
小林真在晓得母亲出轨后,连和母亲一起吃饭都觉得恶心——
小林真就是因为无法忍耐这种矛盾才跑去他杀。
故事中的普拉普拉一语就说透了小林真当初的思想——
而这个无名鬼魂接替小林真重新体验了一次人生,慢慢摆脱了那种玻璃心。
不要以为这种玻璃心很稀有,其实回到我们本人身上,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
相信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总是喜欢简单地把本人看到的所有东西都一分为二,一边是好的,另一边是坏的。
好的永远都是好的,而坏的永远都是坏的,两者绝对不可调和,一定要分出个胜负来。
比如我问各位几个著名的问题:
是东马小三,还是雪菜碧池?
豆腐脑是甜的好,还是咸的好?
五仁月饼该不该退出月饼界?
怎样样?有没有上钩的赶脚?(笑)
这些二选一的选择题当年把许多人都分成了两拨,然后引发剧烈的口水战。
那些人之所以被卷入口水战就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某个人或某件事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他们都认为本人是正确的,另一方是错误的,而且对错之间绝对不可调和。
但是呐,世界哪里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的?
很多事物都是有多面性的,
当你能接受东马和雪菜并非单纯的小三和碧池之后,
当你能接受豆腐脑的甜咸各有道理之后,
当你能接受五仁月饼也会让人喜欢........额,我还是不喜欢五仁月饼,其他人喜欢就喜欢吧。
咳咳(严肃脸),总之啦,就是当你能看到事物的多面性之后,
恭喜你,你成长了。
上一篇:在不不园,不排队,不收拾玩具,不喜欢的东西不吃,全都没人管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