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写这个内容很久了,起因是孩子在一段时间里,经常会突然怕黑,突然抱着我眼泪汪汪的说:“妈妈,你不要死。”每当这个时候,无论和儿子说什么,都不能够平复他低落的情绪,而我也不情愿骗他说,他爱的人不会死,所以我在寻找一种办法,让他能够比较客观的理解什么是“死亡”。
我发现了绘本和电影两种方法,视频已经在之前的内容里说明了,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可以用来死亡教育的绘本(顺序按照我实践无效来排序):
1、《活了100万次的猫》
内容引见:这本书讲了一只100万年里死了100万次,又活了100万次的猫,它是一只漂亮的虎斑猫。100万次的生命里遇到过100万人的宠爱,也听到过100万人因为得到它而发出的痛哭,可是它一次都没有哭过,除了第一百万零一次的生命里。最初一次的生命里它体会到了爱和幸福的来之不易,体会了拥有的真理。
著名儿童作家彭懿先生评价:它是为“被大人和孩子爱戴、超越了世代的图画书”、“描写了生与死、以及爱,读了一百万次也不会厌倦的永远的名作。”
2、《小伤疤》
内容引见:有人说妈妈是家的意味,是心之归宿。年纪小小的我得到了妈妈,生活的一切都变了,想要留住妈妈的声音,留住妈妈的味道,可是怎样也做不到……直到外婆告诉我,亲人之间彼此的爱永远都在我们跳动的心里,当你想念妈妈时,摸摸本人的心,妈妈不断在那里。
我在讲这本绘本时,孩子感遭到了那种强烈的思念,读到最初他不由自主的摸了摸本人的心跳,然后感动的对我说:“妈妈,你不断都在我心里。”
3、《爸爸的围巾》
这本书讲述故事的方式很微妙,不断围绕着主人公和一条爸爸的绿围巾在讲故事,这条绿色的围巾不断充满着主人公的生活,陪伴他变得英勇、强壮、有担当,围巾陪伴他完成了很多很多第一次……直到故事的结尾,主人公用成熟而懂事的口吻请爸爸放心时,大家才了解到,原来爸爸已经离开,但是爸爸的爱不断都在。
4、《獾的礼物》
这本书对死亡讲的很委婉,森林中聪明的獾死了,但是作者没有说“死亡”,只是说他离开了,去了地下的长隧道。虽然獾离开了,但是他给每一个朋友都留下了特别的礼物:他教会鼹鼠剪纸,教会青蛙溜冰,教会狐狸系领带……这些礼物会伴随朋友们一生,陪伴他们快乐英勇地面对生活,而他的朋友们也回馈给他尊崇和怀念。
5、《永远有多远》
其实,在孩子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是“永远”的。这本书用了孩子的视角去体验关于亲人离开:小埃贡的爸爸去世了,埃贡和妈妈很悲伤。爸爸永远离开了他们,“永远”只要短短两个字,然而过程却异常漫长。四周的人们议论纷纷,对他们表示同情,但是这世界上却没有一种药能够治愈“永远”。埃贡终于晓得,爸爸永远离开了,生活仍要继续。埃贡还晓得,爸爸也会永远陪在他身边。
6、《一片叶子落下来》
这是一则关于生命的童话。通过一片叶子经历四季的故事,来展示生命的历程,阐述生命存在的价值。简单亲切的文字,意味深长的寓意,清新简约的画面,无不令人感动,给人慰藉……
其他相关绘本还有:《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爷爷变成了幽灵》、《再见了,艾玛奶奶》、《我永远爱你》、《爷爷有没有穿西装》等等都是很好的相关绘本,大家都可以为孩子们购买或者借阅。
在和孩子读过这几本绘本(其实有一些读过很多遍)以后,孩子开始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死亡,我们这一代人是在对死亡的黑色恐惧中长大,很多人都无法很好的面对死亡和得到,其实死亡是开始的反义词,是生命历程中的必然环节,在和孩子讲到死亡的话题时,我们首先不要去回避,然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一般5岁以上就可以用绘本来引导和讲解了)给孩子讲解,和孩子一起去体会得到和死亡,去用怀念感恩的心去祭奠。就像《生命之书》和《寻梦周游记》里讲到的:其实死亡不会让亡灵消失,被遗忘才是最可怕的,没有被人记住的亡灵都会因为无所依托而最终消失。
死亡的教育,最重要的是告诉孩子,生命虽然无限,但是爱却是永久的,你们对他的爱永远都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