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存在“人类的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存在。如果没有孩子,地球就终结了。”
日本家喻户晓的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她的书——《当孩子遇见书》中,如是说。
孩子是希望,是柔暖,是有独立想法的个体。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独一无二的存在。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中川李枝子就举例了在她17年的保育生涯里,遇见的性情悬殊的孩子们对于她的意义。中川李枝子婉言,是孩子们塑造了她,她感慨:“遭到教育的其实是我,孩子们才是‘老师’吧。”
在当妈妈之前,我跟作者的想法一样,孩子们只不过是“流着鼻涕的不懂事的小家伙”,需要我们全程照顾。在当妈妈一年后,我渐渐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起初无法表达这种感觉,在读了《当孩子遇见书》后,豁然开朗,原来,孩子是我的“老师”才对。
像中川李枝子竭力为“老师们”寻找风趣的故事,要求本人不偷懒、不偷工减料那般,面对我的“老师”,我也要求本人要做到“老师”的满意。做好的辅食不对胃口,重新做;讲的故事不好笑,重新讲;玩的游戏没创意,重新设计;生病了手忙脚乱,恶补各种知识来应对......在当妈妈的路上,努力让本人变得合格。
所以说,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了不起的存在,孩子不只仅是世界的希望,更是四周人努力的动力,这种心甘情愿的付出,水到渠成的成长,才是养育一代又一代的意义所在。
书 · 孩子 · 绘本萨默赛特·毛姆说,有读书习惯的人,等于拥有了保护本人的避难所,几乎能避免被人生的一切不幸伤害。
《当孩子遇见书》的作者中川李枝子,就是拥有避难所的人。她的小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作为参与国,物资严重匮乏,但是作者的爸爸妈妈却丰富了她和兄弟姐妹们的精神世界。妈妈经常会把破损严重的绘本重新修缮、装订,以保证它们可以继续传给弟弟妹妹,爸爸则会想方设法找合适的书给她们看。中川李枝子和兄弟姐妹在成长时期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这一点离不开爸爸妈妈的影响。
中川李枝子坦言,在她初、高中的时候,非常喜欢像《小妇人》里的玛奇夫人,《漫长的冬季》里罗拉的母亲,《秘密花园》里的女主人,《小不点和安东》里单亲家庭的妈妈,《小牛倌》里的朗格略农场的妈妈们,这些优秀的女性十分吸引她。
这些女性的内心稳固而无力,但却又柔软温暖,将生活创形成明朗而愉悦的东西,好像有魔法一般。而且,虽然她们有着诸多共同点,却又是个性十足的。
中川李枝子也成长为了这样的女性,读《当孩子遇见书》时就能体会到,她是那样的温和有爱,字里行间流显露对孩子、对书和绘本的喜爱。
对于"书 · 孩子 · 绘本"这三者中的“孩子”,我真希望能让他们在丰富的自然环境中自在自由地舒展身心,尽情尽兴地玩耍。
孩提时代的中川李枝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找到了本人的避风港湾——书和绘本,然后在成为保育员和母亲之后,又继续为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避风港湾。在某种意义上,这是一种有爱无力且温暖的传承。
高质量的育儿经验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记录了好多高质量的育儿经验,这些都是历经17年的保育生活而沉淀下来的。这其中的几点,对于新手妈妈的我,十分有用且及时。
①如何为孩子挑选绘本?
新手妈妈在给孩子挑选绘本的时候,经常会被琳琅满目的产品所吸引,常常会忘记孩子的需求。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指出:
好的绘本,就是本人喜欢的绘本。读书的快乐来自精神的自在,被强制或被人横加干涉都不会得到快乐。
选购绘本的时候,完全可以按照个人喜好来,你喜欢的就是好的。新手妈妈大可不必对着各种经典书单来看,这本我家没有、那本也没有,重要的是孩子能否喜欢,你能否喜欢。本人的孩子喜欢的绘本和四周孩子喜欢的不一样也并不奇怪,要保护孩子的这份独特。
《当孩子遇见书》还指出一点:
评价绘本的标准是“这本书能否能够长久地被孩子们阅读”。
绿保育园里的很多绘本每天被阅读着。这些绘本封面磨损了,书角也变圆了,整本书都吸收了孩子们的热情,摸上去的感觉都很不一样。
看到这里,我突然想到检验绘本能否被喜欢的好方法,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去图书馆里的绘本馆,找那些磨损严重的绘本来看,如果非常喜欢,那么这本绘本就可以进入你的选购清单,跟着你回家,然后独自享用了。
②怎样高质量陪读?
如果孩子拥有愉快而丰富的内心体验,就会对人生怀有希望和自信。
在《当孩子遇见书》的序章里,中川李枝子讲了一个高中生A子的故事。A子是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在她很小的时候,母亲因为工作常常留她独自由家,但她从未感到孤单,因为母亲每晚一定会读书给她听。
和世上最喜欢的妈妈一起进入故事书或绘本的世界,自在自由地驰骋一切想象力。越是如此,欢乐就会越深、越广、越强无力。
无疑,这位妈妈的陪读就是高质量的,所以A子才会每天都期待妈妈读书的环节,以至于白天独自呆在家中也不觉得孤单,因为她晓得妈妈是爱她的。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中川李枝子还给了在陪读上容易急功近利,想要立马看到成效的大人们一些建议:孩子一开始不喜欢不要紧,看惯了用惯了就好了。这是因为,在“看惯了”的过程中,孩子和大人、孩子和新物品之间,逐步构成了信任关系,这样才能非常不足力的去喜欢,去品鉴。
对于那些单方面地只以本人的想法对待孩子的大人,中川李枝子也诚恳的给出了建议:
绝大多数的广告、幼儿节目、人偶剧都制造得喧闹而急躁。一味地不停地动、不停地说、不停地唱,几乎无从应对,完全不给孩子们思考的时间。
给足孩子们思考的时间,让孩子们不慌不忙的成长。
这一点在她的绘本作品中就有所体现。比如在《小兔子的胡萝卜》中,通过大量的留白设计,将勤劳的小兔子和懂礼貌的朋友们刻画的生动灵活,给足了孩子们想象的空间。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中川李枝子还提示妈妈们,在陪读的过程中,不要只注重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一心只期待效果,那么会将绘本本身的快乐与风趣变弱,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热衷于绘本本来无可厚非,但我希望妈妈们不要成为一味只注重学习的优等生。
③家庭才是主角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作者提到:
想让孩子幸福,就得夫妻和睦。
家庭,才是幼儿教育的根本。
这些大道理人人都懂,可真正落实到生活中,就会被各种小事儿所磨掉,以至于在无形中,父母将烦躁、不安等情绪传递给孩子。
还有一些家长会一股脑的相信各种早教机构,把孩子甩手出去给机构老师,让老师来培养天才宝宝。
这些,其实就是家长对本人的定位不足。学会拒绝各种乐音,用本人的心和头脑去面对孩子非常重要。
这里又跟前文所说的,孩子是家长的“老师”所对应了。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都在共同成长。
④什么是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即是让孩子充实的玩耍。
在《当孩子遇见书》中,中川李枝子将本人的保育理念分享给大家,她表示,幼儿期其实是养育心里的时期,这个时候要充分地给予孩子能够激起感受力的精神食粮。
在充实的玩耍中成长,是最好的幼儿教育了。在做保育员的时候,中川李枝子发现,孩子们越玩越变得聪明而英勇,感情丰富,举动力强。
在这个崇尚鸡娃的时代,这个理念需要被重新认识了。
不得不说,《当孩子遇见书》是一本给人希望的好书,值得细细的读、慢慢的品。
下一篇:返回列表